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753196.html
“质小师”健身
健身增加身体的灵活性与反应性。在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标准应开拓更加灵活、效率的工作方式,为标准化工作“健健身”。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要“推动标准化工作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标准数字化成为今后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标准数字化将便利化标准全流程,让更多的人员参与标准化工作,促进国家高质量发展。
概念
标准数字化指利用数字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对标准本身及生命周期全过程赋能,使标准承载的规则与特性能够通过数字设备进行读取、传输与使用的过程。随着全球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标准数字化既是经济社会发展、数字技术变革、国际间战略博弈的必然结果,也是实现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内容,对数字中国建设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为什么进行标准数字化
(一)标准的呈现形式的变化。标准过去基本是以文本形式呈现,若要实现机器可读,标准文本需要变革。机器可读的内涵为机器可检索-机器可读-机器可理解的标准文本呈现变更流程。机器可检索,即机器可以发现和找到这个标准;机器可读,即标准的内容能够读出来;机器可理解,即机器能理解标准的内涵,可交互,最后可执行。通过标准呈现形式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可以实现检索智能化,可以对标准信息内容直接抽取。例如可在标准的前言、引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等限定范围内进行关键词检索和结果数据抽取,以及对标准文本中的图形和表格进行检索和结果数据抽取,实现了用户对所需信息的智能提供,实现了传统的信息检索向高精度检索、文本挖掘、知识发现等方向转变。
(二)促进标准加工便利化与标准数据准确性,拓展标准内容相关性。传统的数据加工模式是手工录入,维护的字段多,标准加工的效率较低:又因标准加工量大、人员少,未能实现数据校对后入库,因此,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得不到保障;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技术,很好地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团体标准快速进行对照,找出标准间的引用关系;在术语、技术体制、规范、测试方法、产品要求等系列的技术标准中发现有无矛盾或需要改进以便表述更严谨之处。
(三)助力对标准实施的监管。因为标准是数字化的,监管部门能从实施标准的行为数据上发现它是否符合标准,容易对这种标准实施的合规性进行检查。
(四)为标准研究提供扎实的基础。通过对标准文本数字化的转化,可对标准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加工,充分挖掘标准文献资源内在附加值。借助标准文本数字化转化的成果,可以进行标准立项前的查新;借助标准文本数字化转化的成果,可以轻松、高效的进行标准之间技术指标的比对;借助标准文本数字化转化的成果,可以通过具体指标的查询,快速精确的对标准进行定位;借助标准文本数字化转化的成果,可以对标准中强制性条款、关键性指标进行分析与研究。标准数字化建设将为标准研究的开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目前的发展现状
(一)国际发展现状
1.ISO
年,ISO提出了一种名为SMART标准的新型标准概念,对其数字化背景下的标准重新进行了定义。机器可读标准是标准数字化发展的阶段性产物,以新的格式呈现,机器可直接读取并执行(即自动在系统中工作),具有较短的制定周期,典型的如数据库标准、含有代码组件的标准等。ISO针对性地成立了机器可读标准特别工作组(MRS)以及机器可读标准战略咨询小组(SAGMRS)。现阶段,ISO已基于该小组的工作成果定义了SMART标准的发展阶段及特征,依据标准内容与机器的交互程度将标准的演进划分为“纸质文本”“开放数据格式”“机器可读文档”“机器可读内容”“机器可交互内容”5个阶段。CEN、CENELEC、德国标准化学会(DIN)目前处于第3个阶段,并基于自身的产业实践开始探索研制与标准文本配套的标准化软件,用于承载标准所定义的规则与特性并能直接被机器所执行。
2.欧洲区域标准化组织
CEN、CENELEC对标准数字化的研究早于ISO,年启动了“在线标准化”“未来标准”“开源创新”3个项目,均与标准数字化直接相关。“在线标准化”项目旨在支撑CEN、CENELEC标准制定的现代化和数字化转型,主要工作围绕“在线协作写作”平台展开,旨在与ISO/IEC联合,为CEN、CENELEC技术机构提供高端定制化的写作环境;年完成了技术评估和试点准备,年正式启动实施。
3.主要国家的相关工作
英国标准协会(BSI)在年启动了在数字化环境中进行标准协作开发的敏捷流程,能够在数周时间内形成可交付成果,显著缩短标准制定周期,并于年正式提出了BSIFlex标准,作为对BS、PAS标准的补充,以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要。BSIFlex是一套基于规则的在线标准制定方法,能够高度共享实践经验,每个新版本都经过公开征询意见和审查并可供各类用户使用,通过该方法制定的标准即为BSIFlex标准。
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认为标准数字化工作主要有3个方向:创造新的工具和方法来制定标准、探索不同的发布格式、将标准直接集成到产品、系统和服务中。年,ANSI和美国的行业合作者开始推行ISOSMART标准,将ISO标准的内容整合到产品、过程和服务以显著节省时间和成本;相关工作主要由ISO/IECJointTechnicalCommittee1(JTC1)承担。年,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计划开始推动使用标准化或开放格式的资源、用于表示语义信息的开放标准,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关领域的数字标准本体。
德国标准化学会(DIN)建立了由标准化委员会、面向企业的实验室网络、工业4.0平台组成的三元决策治理结构;设立了专门的模式工作组,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标准–产业–应用模式链条的实现;依托工业4.0资产管理壳《DetailsoftheAssetAdministrationShell》系列规范,构建了可在信息物理系统(CPS)上直接使用的标准集成模型,用以在数字世界中描述企业资产。现阶段,德国逐步将标准数字化重点转向数字孪生领域,以适应快速发展的数字孪生研究与应用需求。
(二)国内发展现状
经过长期的标准化工作实践与态势跟踪研究,我国认识到标准数字化的重大意义,部分机构已逐步开展标准数字化研究。国内研究集中在3个方向:内容的语义化,如国家标准馆基于语义识别技术与丰富的国内外标准数据,研究开发了中外标准内容指标比对系统;知识图谱技术在标准领域的应用,如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提出并立项了IEEE标准P《面向标准的知识图谱技术要求》;标准数字化数据集,如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牵头起草了GB/T—《标准文献元数据》,部分行业起草了专门的标准数字化标签集。
我国标准数字化相关技术(机器可读、知识图谱等)标准的制定工作主要由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4)、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8)完成。整体来看,现阶段还处于纸质标准结构化、电子化这一标准数字化初级阶段,没有开展针对标准数字化的系统研究,也没有成立具有针对性的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或分技术委员会(SC)。
对于标准数字化的研究重点,除了标准文本机器机器可读技术研究外,针对标准大数据的链式研究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高质标准化研究院作为新型的标准化研究机构,利用标准大数据、行业大数据,通过文本解析、标准关联以及信息串联的方式,进行行业、领域提供标准、企业大数据应用,围绕质量提升、品牌建设等服务提供“一站式”服务,为标准化工作、质量提升工作提供便利化,以更加灵活、效率的方式拓宽标准应用方式。
双碳山东领军人才高端培训班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