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感谢您的支持,只分享干货,注重传承。因功法比较特殊,不因师指,此时难成。
如果您对于道家功法感兴趣,可以加老师的(长按复制),邀请进直播间学习,师傅线上教学道家洗髓功(站桩、吐纳、打坐、导引)、房中术、胎息、辟谷等传承功法,欢迎大家听课学习!
“导引”一词,目前文献最早能追溯到先秦典籍《庄子·刻意》篇:“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这里不仅表明导引的主要内容是“导气令和、引体令柔”,还说明在先秦时期已出现了专事导引的术士和致力养形的习练者。
“导引”一词出现以后,古人把许多健身养生方法都归入导引。《抱朴子·别旨》中记载:“夫导引不在于立名、象物、粉绘、表形、著图,但无名状也,或伸屈,或俯仰,或行卧,或倚立,或踯躅,或徐步,或吟,或息,皆导引也。”唐·释慧琳在《一切经音义》中,把自我按摩也包括在导引之内:“凡人自摩自捏,伸缩手足,除劳去烦,名为导引。”导引所包括的健身方法在古代是相当宽泛的,它所包含的内容虽各有不同,但都可以把它看做是一种自我调节身体气血运行、祛病健身的养生方法。
年,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正式发掘,在开棺后发现椁箱东侧有一个长方形盝顶形盖的髹漆木匣,里面保藏着许多古医书文献,其中可以辨识出多字。在专家修复这些古文献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残破的人物画像,经过认真裱糊,缀补拼合,可以看出这是一幅描述古人锻炼身体的彩色帛画,在其前面先后抄录了《却谷食气》和《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该帛画经认定长约厘米,宽约50厘米,其中绘有人物图像的部分长约厘米,分4层,经马王堆帛书整理小组认定,每层各应绘有11幅小图,各图平均高9~12厘米。每图均绘有一个运动姿势的人像,有男有女,或着衣,或裸上身,均为工笔彩绘,以黑色线条勾画轮廓,填以朱红或青灰带蓝色彩。除个别人像做器械运动外,其余均为徒手操练,别无背景,图侧有简单的说明文字,因残缺,能看出的文字只有31处。
这幅帛画本没有名,马王堆帛书整理小组按照下述理由进行定名:第一,结合原图32“信(伸)”和原图41“熊经”与《庄子·刻意》篇“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相合;第二,《隋书·经籍志》曾记述有《行气图》一卷,《导引图》一卷,但原图已佚;第三,同写在一张帛书上的《却谷食气》与《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确定该图为养生图谱,古人多称养生为“导引”。故马王堆帛书整理小组一致断定该图谱为导引养生图谱,最后定名为《导引图》。
第一节:动作名称
预备势并步立站,起势要提抬下按,挽弓要伸拉顶髋,引背要拱背远瞻。凫浴要旋腰后视,龙登脚展成八字,鸟伸要展开双翅,引腹有顶髋姿势。鸱视要举踢勾探,引腰有摩推俯看,雁飞转头斜翅展,鹤舞转摆有推按。仰呼仰头前上看,折阴举拢体前弯,收势膻中和中脘,虎口交叉抚丹田。
第二节:技术要领、注意事项及功理作用
预备势
技术要领:头正颈直并步站,收颌拔背胸要含,身正垂臂唇齿叩,舌抵上腭目视前。
注意事项:松静站立息自然,内心平静面容安。
功理作用:松静排杂念,凝神心自安。
起势
技术要领:左脚开步同肩宽,平行站立目视前,微微展肩掌外旋,两手掌心向前转。微微提踵掌抬起,两掌上抬平肚脐,转掌下按至胯旁,落踵呼气脚抓地。旋腕提踵掌抬按,提抬落按做三遍。
注意事项:身体中正百会领,按下丹田抬劳宫,按托转换要旋腕,抬掌同时提脚踵。
功理作用:上抬下按配呼吸,清气上升降浊气。抬按提抓节律动,温煦手足有作用。
注意事项:
1、抬掌到胸高,两臂过直。纠正方法,两臂放松,肘微屈,微展肩两臂外旋,两掌向前抬起到与肚脐同高,与肩同宽,同时微提踵,
2、提踵过高,站立不稳。纠正方法,向前抬掌的同时,百会上领,脚趾抓地,微微提踵,脚跟离地约1厘米,慢慢起落,保持重心稳定。
3、按掌与抬掌转换时,旋腕不充分。纠正方法,按掌时保持掌心向下,按至两胯旁时,指尖向前。以掌根为轴,两掌坐腕外旋,指尖从向前,转至向侧、向后,然后松腕落掌指尖向下,掌心向前。再接做向前抬掌。
第一式:挽弓
技术要领:缓缓抬掌前平举,收于胸前腋要虚,掌心要与膻中平,掌心相对十厘米。扩胸分掌同肩宽,合掌松肩胸内含,左跟碾地脚外展,右跟外旋体左转。掌心向上左臂伸,右掌后拉至云门,头略后仰顶右髋,看前上方右肩沉。左扣右旋体转正,两掌自然收于胸,掌心对距十厘米,开合右转动作同。动作相同方向反,一左一右做两遍,动作做完向前转,两掌收回立胸前。
注意事项:沉肩同时要顶髋,不可过分做拉牵,开吸合呼加意念,中府尺泽拇指端。
功理作用:展胸肩抬头提髋,激内脏有利颈肩,动作配呼吸吐纳,祛胸闷改善气喘。
注意事项:
1、两掌收于胸前时,掌心与肩同高。纠正方法,两肩放松,两掌收于胸前时,两肘自然落于体侧,掌心与膻中穴同高,两掌间距离约10厘米。
2、侧身挽弓时,身体过于前倾。纠正方法,向左转身时,左手前伸稍高于肩,指尖与眼同高,头微后仰,目视前上方,两膝伸直,髋关节向右顶出,右肩下沉,右肘向后平拉。
第二式:引背
技术要领:两掌缓落体两边,拱背提踵臂内旋,手背相对前下插,目视两掌食指端。落脚踵重心右移,身体向左半转体,左脚左前方迈步,两臂外旋上提起。掌背摩肋抬两臂,重心前移右跟提,掌背相对成勾手,后坐重心向后移。拱背屈腕臂前伸,重心前移提右跟,两掌下落按体侧,目视远方头上引。左脚收回体还原,两臂垂落目视前,做罢左势做右势,动作相同方向反。一左一右做两遍,最后一动并步站。
注意事项:伸臂拱背要充分,目光变化有远近,商阳曲池到迎香,后坐莫要后翘臀。
功理作用:肩背肌肉得拉牵,肩背肌能得改善,眼睛不适能防治,刺激内脏胆和肝。
注意事项:
1、提踵拱背时,只向前合肩下插,不向上拱背,或合肩时肩上耸。纠正方法,在提踵旋臂向前下插掌时,目视两掌食指,合肩含胸时,沉肩堕肘。同时圆背上拱,背与掌指对拉拔长。
2、后坐拱背时,臀部后突超过背部。主要原因,一是上步步幅过大。二是翘臀。纠正方法,一是上步时,步幅不超过自己一脚远。二是后坐时,向前勾臀,向后拱背,使背部后突超过臀部。
3、后坐拱背时,头埋于两臂之间向下看。纠正方法,后坐拱背时,两臂内旋掌背相对直肘前伸,两腕微屈相距约5厘米,低头近视两腕,起身按掌时,再平视远方。
第三式:凫浴
技术要领:左脚向左半步跨,右脚并拢半蹲下,两掌由右向左摆,目视前方右顶胯。掌心对以腰带手,向右摆目视斜后,两臂举头顶上方,身直立微微仰头。掌经体前自然落,掌心向下按体侧,向右跨步做右势,方向相反同动作。一左一右做两遍,最后并步松静站。
注意事项:摆动逐渐增幅度,意走承泣到天枢,足三里再到历兑,量力而行体安舒。
功理作用:腰为纽带转摆动,减肥塑身起作用,顶髋摆臂腰旋转,利于防治肩腰病。
注意事项:
1、横开步落脚不正,收脚并拢后脚尖斜向前。纠正方法,横开步时,先落脚尖,脚跟外撑落正,使脚尖向正前方。
2、摆掌后转头向侧前看时,未顶髋。纠正方法,摆掌后转头向侧前看的同时,要继续降低重心,并腿屈膝顶髋,使全身呈现颈、髋、膝三道弯。
3、摆掌顶髋向侧前看时,低头。纠正方法,摆掌顶髋向侧前看时,头要顶悬平转,使颈椎与胸椎形成一定角度。
4、向左右两侧的摆掌都不到位。纠正方法,右脚向左并步时,两掌从右向左摆至体侧左后约45°,掌心都向后,屈膝转头目视右前方,髋向右侧顶出。两掌左上右下屈臂抱球,从左向右摆至右侧偏后方,目视右手斜后方,左臂在头上脑后方,髋向左顶出。
第四式:龙登
技术要领:跟为轴外展脚掌,手至腰目视前方,腿下蹲两掌下插,意念想浊气下降。全蹲转掌心向上,胸前呈莲花形状,起身立缓缓上举,伸头顶看前上方。指尖朝外外展掌,提踵眼睛前下望,落脚两掌按胸前,翻点大包胸两旁。一上一下做两遍,最后并跟八字站。
注意事项:下蹲可全也可半,充分展提往下看,隐白上行阴陵泉,直到大包胸两遍。
功理作用:通畅三焦臂撑展,祛除胸闷和气喘,提踵增肌平衡力,改善腰腿和颈肩。
注意事项:
1、脚尖外展角度小,下蹲不充分,或手捧莲花时脚跟离地。纠正方法,以脚跟后外侧边沿为轴,使脚尖外展大于90°成八字脚。下蹲时,膝关节充分外展,与脚尖方向一致。两臂从两膝中间前伸,再屈肘捧掌呈莲花状。
2、提踵举臂撑掌时,两臂夹角过大。纠正方法,两掌上举时,目视两掌,两掌稍宽于肩,两臂夹角约30°。提踵撑掌时,两臂角度不变,指尖侧落,收颏微低头看前下方。
第五式:鸟伸
技术要领:脚尖为轴跟外展,平行站立同肩宽,内旋腰带臂外摆,两眼平视往前看。外旋腰带再外摆,前俯两掌按下来,上体地面要平行,目视前方把头抬。卷身蠕动要体现,腰胸颈椎节节展,双掌摆按体前探,起身重复做一遍。
注意事项:头颈脊柱协调动,极泉少海到少冲。
功理作用:展臂前伸利肩颈,蠕动防治腰背病。
注意事项:
1、脚跟外展后,两脚间距小于肩宽。纠正方法,一是做龙登时,两脚尖外展要充分。二是脚跟外展时,不要以脚掌为轴外展,要以脚尖为轴外展,脚跟外展要充分到位,使两脚平行,不可成外八字脚。
2、身体前俯时,低头、弓背,目视前下方,上体与地面不平行。纠正方法,身体前俯时,抬头直背,目视前方,使上体与地面平行,两臂垂直,两掌翘腕,指尖向前按于体前。
3、拱身摆掌时,直背起身,没有脊椎的蠕动伸展。纠正方法,拱背起身时,先弓腰低头收颏,再由腰椎、胸椎、颈椎逐节蠕动伸展起身。上身起至45°后,把脊椎伸直,双掌随之稍前摆,再下按,还原抬头直背俯身状态。
第六式:引腹
技术要领:左脚收回并步立,目视前方侧平举,右腿微屈左顶髋,左内右外旋两臂。左腿微屈右顶髋,右内左外两臂旋,两手掌心都翻转,两只眼睛看向前。左右顶旋做两遍,左上右下划弧线,胸前交叉穿两掌,左外右内目视前。右掌旋头右上方,指朝左掌心向上,左指前按左胯旁,髋左顶看左前方。左右穿撑做两遍,动作相同方向反,做完左掌外划弧,两臂垂落并步站。
注意事项:内旋外展腹放松,上面小指臑俞映,下面拇指对环跳,少泽小海至听宫。
功理作用:两臂内旋和外展,强壮肘手和颈肩,腰髋扭动手臂动,消化不良能改善。
注意事项:
1、顶髋侧平举旋臂时,头部左右转动,两臂高低差别过大。纠正方法,顶髋侧平举旋臂时,头部顶悬端正,面向正前。随顶髋旋臂,使脊椎形成三道弯曲线。两臂侧平举,微屈肘,直臂旋转翻掌,两臂自然平。
2、顶髋撑按掌时,上面的手臂内旋不充分,撑摆不到位。纠正方法,随顶髋撑按掌,上举的手臂要充分内旋,肘向侧上后摆,使掌心向上,指尖向内,屈肘,臂成弧形,手掌撑于肩正上方,使小指垂线落于肩后侧臑俞穴,目视上手另侧前方。
3、身体紧张僵硬,顶髋时,头部随之侧倾。纠正方法,无论侧平举顶髋,还是上下撑按顶髋,腰腹部都要完全放松,使脊椎形成多弧曲线。头部顶悬,或面向正前或左右平转,不能侧倾。
第七式:鸱视
技术要领:半面左转上左步,两掌摩肋举划弧,左腿微屈手外勾,右脚绷直缓踢出。伸臂拉肩头前探,同时右脚勾脚尖,右脚回落看前方,左脚收回并步站。然后半面向右转,右势动同方向反,一左一右做两遍,最后一动开步站。
注意事项:伸臂勾手头前探,勾脚莫忘用意念,头经后背至委中,下到至阴小趾端。
功理作用:抻拔前探利颈肩,抬踢平衡得改善。
注意事项:
1、踢脚时,支撑腿直膝,勾脚时,支撑腿屈膝。纠正方法,踢脚同时,支撑腿屈膝,重心下降到位。勾脚时,保持屈膝,重心不起不落。
2、踢脚时,勾脚前踢动作过猛。纠正方法,踢脚时,屈膝重心下降,脚面绷直,脚尖帖地面缓缓踢出,踢到位后,再慢慢向上勾脚。
3、勾脚向后拉肩时,两手下拉,两眼向前平视。纠正方法,踢脚时,两臂上举到脸侧前方。勾脚的同时,两臂上伸,屈腕两肩后拉,不要向下拉。同时要,撅颏抬头向前探,两臂向后拉至脸侧后方,两眼由平视转为看前上方。
第八式:引腰
技术要领:双掌上提至腹前,摩运带脉抵腰眼,四指用力往前推,身体后仰向前看。两掌摩运至臀部,继续下摩体前俯,经腿后面落脚前,抬头垂臂指地土。腰头左转提左肩,目视左侧远处看,落肩正头掌内旋,起身提手到胸前。双掌下落至腹前,摩运带脉抵腰眼,右势相同方向反,一左一右做两遍。
注意事项:肩上提另掌不动,腰头肩转向相同,莫垂首身体前俯,举涌泉阴谷俞府。
功理作用:前俯后仰侧扭转,腰背肌肉得锻炼,前俯到位拧颈项,颈背不适可预防。
注意事项:
1、双手向前推腰时,仰头向上看。纠正方法,双手向前推腰时,向后展肩合肘,身体反弓,收颏向前平视。
2、向前俯身幅度过大,低头弓背。纠正方法,向前俯身,两手垂摆至脚尖前时,上身与地面平行。颈部放松,自然伸直,不可低头,目视前下方。
3、转腰提肩时,肩臂僵直,手臂左右摆动。纠正方法,转腰提肩时,以百会、脊椎、尾闾为轴,转腰提肩向侧看。肩臂放松,提落时保持手臂垂直于地面,另一只手臂保持原位不动。
第九式:雁飞
技术要领:并步站臂侧平展,掌心下目光向前,左掌转掌心向上,左掌举右掌下按。左转头看掌上观,腿半蹲头向左转,看右掌身姿不变,起正直臂侧平展。右势先掌心上翻,动作同方向相反,左右势共做两遍,结束时掌垂并站。
注意事项:动作要自如徐缓,抬与转协调转换,下视时意从胸内,经肘窝至中指端。
功理作用:臂起臂落左右倾,恰似雁飞炼平衡,调理气血平气血,自有宁心安神功。
注意事项:
1、并步站立,两臂侧平举,两臂一高一低。纠正方法,两臂侧平举时,多数人有自己不觉察的习惯性倾斜。这与脊椎的直立状态和习惯有关。纠正方法,可面对镜子,先闭目做侧平举,再睁眼观察,找准自己习惯性倾斜方向,然后对镜做校正练习,可恢复平正。
2、转头不充分,不到位。纠正方法,转头看倾斜的上、下手时,不能只是转眼看到手就不再转头了。要充分转头,把下颏转到肩上,正眼看手为好。注意,转头时一定要缓慢,转头的幅度要循序渐进,逐步到位。
3、两臂不成45°倾斜,或两臂45°倾斜两肩仍水平,使两臂与肩不成一条直线。纠正方法,两肩要随两臂同时起落,使肩臂成一条45°斜直线,肩部不应有折角。看上手时,头微后仰,转头看下手时,头微低,始终保持颈椎与两肩的连线垂直。
第十式:鹤舞
技术要领:开步两腿微屈膝,体微右转腿直立,起身随之摆两臂,两臂前后平举起。双腿屈膝蹲一半,两掌缓缓向下按,两眼平视看右方,起身直立臂伸展。身体继续面向右,收掌两臂屈双肘,双膝微屈腿半蹲,起身外推目视后。两臂垂落体转正,摆按收推动作同,方向相反做两遍,结束开步脚平行。
注意事项:动作舒展且轻灵,上下协调圆活松,按推之时走意念,关冲天井丝竹空。
功理作用:两手臂前后摆动,扭身促气血运行,有利于颈肩背腰,防治其不适之病。
注意事项:
1、两臂前后平举时,转头向侧看。纠正方法,身体侧转,两臂前后平举时,头不转动,目视正前方手臂摆起。然后转头90°面向侧方,同时余光看两掌下按。
2、两臂前后平举时,前手高,后手低。纠正方法,因为两臂侧平举,两眼只看一只手时,多数人习惯看不见的手较低。因此,做此势时,要特别注意把看不见的另一只手抬平。
3、转身不充分,两掌推按不到前后正方向,或转身时脚下移动。纠正方法,转身推按掌时,脚尖和膝关节均保持向前不动,要靠腰和肩的充分拧转来转身,使两掌推按到前后正方向。
第十一式:仰呼
技术要领:掌心相对举头顶,两臂侧落体前倾,塌腰目视前上方,仰头呼气挺起胸。头转正两臂外展,掌下落腰恻扶按,同时两脚跟提起,指向下目光向前。两掌体侧下摩运,脚跟落地半屈蹲,两眼目视前下方,起身举臂再重新。
注意事项:两臂分落至水平,颈部肌肉要放松,举落瞳子髎环跳,至足窍阴走胆经。
功理作用:挺胸呼气臂外展,祛除胸闷和气喘,立足提踵拉韧带,腿后肌力可发展。
注意事项:
1、两臂从两侧下落时,直身后仰,没有挺胸塌腰,身体反弓。纠正方法,两臂从两侧下落时,上体微前倾,头向后仰,挺胸、塌腰,使身体成反弓形。
2、仰头回正时,两侧的手臂没有向后平展。纠正方法,颈部放松,头回正,两侧的手臂(手心向上)向侧后水平外展,此时保持挺胸塌腰身体反弓,目视前方。两手内旋翻掌时,身体调整正直。
第十二式:折阴
技术要领:左脚上步右掌举,重心前移右跟提,右臂外旋落肩平,掌心向向上重后移。退步两掌侧平举,翻转掌心前拢气,体前转掌斜向对,前俯转掌下拢去。屈膝蹲下手抱气,随即身体缓直立,捧气上托至腹前,翻掌下按垂两臂。右脚上步左掌举,动作相同方向异,一左一右做两遍,举落托按配呼吸。
注意事项:上举时拉伸躯干,上托气要走意念,从大敦上到曲泉,至期门腹侧两边。
功理作用:手臂举落与伸旋,利于肘臂利于肩。折叠前俯摩内脏,脊柱毛病可预防。
注意事项:
1、上步举臂时,身体不够伸展。纠正方法,上步举臂时,全身放松,手臂充分上举,指尖向上,掌心向前,下臂摆至侧下稍后,指尖向下掌心向后,挺胸展体两臂上下对拉伸展。
2、两掌向前向下向上采气时,动作小不到位。纠正方法,手臂放松,两肘自然伸直,从两脚开步两掌托至侧平举时起,掌心随动作旋转,始终向着采气方向,两掌尽量划出最大的弧线。
3、两掌从腿前托起过高,到了胸部。纠正方法,两掌从腿前托起至腹前,约与脐同高。然后内旋翻掌,下按垂落于体侧,接做下一个动作。
收势
技术要领:两掌内旋侧摆起,然后上抱外旋臂,合抱胸前对膻中,指间距约十厘米。内收转掌心向上,掌摩肋目视前方,臂外旋抱对中脘,上腹前呈抱球状。臂外旋向前合抱,掌向内肚脐同高,虎口交两掌相握,抚肚脐返观内照。两掌松开沿带脉,分至腰恻按下来,意注涌泉臂垂落,并步恢复自然态。
注意事项:两掌体前合抱起,身体重心随微移,依次膻中和中脘,下对神阙要沉气。
功理作用:意想涌泉气息平,引气归元心神宁。
注意事项:
1、两掌三次体前合抱,手的高度完全一样高。纠正方法,三次体前合掌要抱于三个不同的高度。第一次是两掌合抱胸前,约于膻中穴同高;第二次是两掌合抱上腹前,约与中脘穴同高;第三次是两掌合抱下腹前,约与神阙穴同高。
2、最后两掌相叠合于腹前,松手垂臂,收脚并步。纠正方法,三次合抱后,两掌虎口交叉相握抚于肚脐,调息一次后两掌分开,摩带脉至腰侧下按,垂臂体侧,收脚并步,目视前方。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