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器材“伤娃”事件回顾
近年
健身器材“伤娃”事件屡见不鲜
去年五月
江苏南京的一个4岁小女孩
被双位漫步机“咬”断左手指
去年八月
南京溧水一名6岁女孩
被立式腰背按摩器卡住了腿部
今年六月
江西省靖安县一小孩不慎将头部卡在秋千里
被荡回的秋千挤爆脑袋
当场身亡
……
暑假是事故高发期,
公共健身器材作为“隐形杀手”频频登场,
健身器材不是儿童游乐设施,
它是敌是友?
七月底
记者走访了肇庆城区东门广场,
一探究竟……
东门广场
儿童与“杀手”玩得不亦乐乎
肇庆端州城区里,公园、小游乐场、新建小区等地,都有供市民使用的共健身器材和游乐设施。户外健身器材普及使用的同时,它存在的安全隐患也不容忽视。
7月16日傍晚七点,刚下过雨的天还没黑,记者来到端州区东门广场,看到不少家长与儿童在公共健身设施区域散步、玩耍。
在太空漫步机、把式扭转器、立式荡板、跷跷板等健身设施上随处可见儿童的身影,年龄在多在六岁左右,或独自玩耍、或结伴,也有与家长一同使用健身器材的。
记者注意到,一些儿童会询问身边的家长健身器材的使用方法,家长通常是以身示范,然后孩子做出模仿动作,很少家长能够辨认器材是否适合儿童本身使用,并正确指引儿童。
虽然许多儿童都有家长陪同,但是一些家长在边上聊天、玩手机,连身旁的孩子跑开了都没察觉。家长隔着距离地“盯”看孩子,万一意外发生,很难做出及时营救。
骑马机上,一名六七岁的小男孩独自站立于近一米高的脚踏,器材下没有保护措施,身旁也无家长看护。
不远处的腹肌板上,有成人在做仰卧起坐,一位小女孩也学着躺下,但起身时力气不足,幸亏身旁家长及时扶着她的颈部。
东门广场有专门提供给儿童使用的娱乐游戏设施,但是小朋友还是喜欢到成人锻炼区域。“那边的游戏要钱。”一名小朋友说。家长们也认为饭后散步休闲,户外健身区域适合大人与小孩一起使用,监看方便,也不用额外花钱:“我们家住附近,天气好的时候,经常带他们来玩。”
成人类健身器材禁示儿童使用
家长:在旁照顾
健身设施周边,有关于器材使用前的准备运动提示以及使用注意事项。部分属于成人类的健身器材都标注有“未成年人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或“未成年人不适合使用”等警示字眼,但表示真正注意观看的家长并不多。当被问及是否担心安全问题,多位家长均表示,孩子玩耍的时候,他们都会在边上照顾。
此外,记者发现,由于使用者对户外健身器材的使用方法不正确,加上高使用频率及风吹雨淋,城区里不少公园、小区的户外健身器材都有不同程度的破损。为避免悲剧发生,社区的健身器材管理者,要有事故预防意识,进行器材的及时维护,标示玩法,标注错误使用方法或警示等。家长要教育孩子树立安全意识,亲自监护孩子的行为是极为重要的。
“隐形杀手”不可怕
正确使用化敌为友
城区里的大部分户外健身器材,只适用于成人的公共健身设施,并不针对儿童,只有少部适合孩子们玩的跷跷板、骑马机等。小孩将健身器材当成玩具的原因,一部分是由于孩子的好奇心驱使。对于常见的健身器材,哪些是儿童不宜的呢?家长们在旁监护、指引需要注意什么呢?
转腰器,本身并不危险,不少孩子却喜欢另类玩法,不扶把手,站在转盘上转圈,稍不注意就可能被转出去。家长要求孩子玩时双手一定要扶稳把手,保持平衡。
漫步机,一经快速走动起来,惯性很大,不易控制,再加上有些孩子喜欢双脚同向甩动,动作幅度过大可能会致使大腿根部、肩部拉伤以及腰部扭伤。家长要告诉孩子保持运动协调,动作幅度不宜过大,另外一定要让漫步机慢慢停下来。
单双杠,很多孩子喜欢在上面表演惊险动作,比如倒挂金钩、荡秋千,甚至吃东西、说笑打闹,有的孩子上去容易下来难,切不可直接往下跳,最易崴脚。家长除了告诫孩子不要尝试危险动作,也要教给他们一些自我保护措施。
腹肌板,是提供仰卧起坐的健身器材,由于器材高度低,铁管多,孩子喜欢在上面爬来爬去或者走来走去,脚非常容易被卡进去。家长应告诫孩子不要做危险动作,并告知孩子腹肌板的用法,不可随意玩耍。
儿童跷跷板,很多孩子喜欢,但在玩的时候不注意安全,比如站在翘翘板上、突然起身离开跷跷板、摸跷跷板的支撑点,都是非常危险的。家长一定要在旁边看护,并且告诫孩子,玩跷跷板的时候不能做危险动作。
选择适宜的儿童健身器材
室外健身器材的安装是一项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方便居民健身外,但对孩子来说,这些看似安全的场所实则暗藏危机。
家长发现孩子准备在户外健身器械上玩耍时,要仔细对器材进行检查,以确保没有安全隐患后再让孩子使用。另外,家长最好根据孩子自身身体状况和运动水平,为其选择适宜的健身器材,而不是成人器材。
图文/Komi
编辑/Komi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