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茶启示:茶业需要特点,更需要标准
茶叶是云南的特点产品。但是,云南茶业“小散弱”的格局,成为云茶产业化、品牌化和国际化之路上的绊脚石。
在云南的高山深谷间,盘亘着一条与丝绸之路齐名的古代中国通商要道。唐宋以来直至民国时期,这条通道上长年行走着运输茶叶、食粮和食盐的马队,后人称其为“茶马古道”。
去年茶农人均纯获利仅391元
云南是世界公认的茶树原产地和天然基因库。云茶的代表--普洱茶,其历史可以上溯至汉末三国时期。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云南全省茶叶种植面积已达531.9万亩,居全国第一位,其中无公害茶园面积到达480万亩,占总面积的90.2。
“云南还是中国茶产品最大的原料市场。国内生产的速溶茶、茉莉花茶、奶茶等,70至80都是用云茶做的原料。”云南省潞西市志成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富恒告知。
但是,“全国最大茶园”的丰富资源优势却未能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2009年,云南茶叶工农业总产值为85亿元,虽然同比增加了22.44,但在全部GDP中所占的份额却微不足道。若按全省600万茶农计算,茶农人均从茶叶产业上纯获利也仅为391元。
另据海关统计,2009年,云南茶叶出口5985吨,出口额为1508万美元。不但出口量少,折算下来,出口单价在每公斤2.52美元左右,远低于印度、斯里兰卡等国的茶叶出口单价。
“小散弱”是云南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也是制约云茶大发展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