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房是ldquo最适合赚快钱的行业

时间:2020/9/28 16:52:03 来源:健身_健身网站 作者:佚名

年至今,海南健身行业的口碑与声誉可谓急速下坠。去年年底,海口莱特、创美等多家健身房陆续“爆雷”跑路。

是什么让健身行业难以为继,频频闭店?是不是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钻“办卡消费”的漏洞?他们的“招数”又有哪些?

南国都市报、南海网《天天3·15消费周刊》记者连续多日深入调查,摸清不为外界熟知的健身行业“套路”。

《谈卡色变》

海口健身房出现“跑路”潮

健身房倒闭,一年被坑两回

3月底,海口消费者林女士拿着自己办理的健身卡,站在大门紧闭的潮庭健身洛杉矶城店楼下,心里很不是滋味。与她有着相同心情的,还有同样因健身房关门而自发聚集而来的数十名消费者。

“我是去年在潮庭健身世贸茶叶城店办的会员卡,后来那家健身房关门了,我又花了元才转到洛杉矶城店。现在倒好,这家店也不开了。”林女士称,根据百余名会员的自发统计,他们充值年卡超过万元。

去年以来,类似的健身房停业事件在海口频频发生,不少消费者谈“卡”色变。

一家停业的健身房内空无一人。

教练忙拉客,老板只想赚钱

健身房“跑路”,对行业的破坏是巨大的。去年年中,持有健身教练职业资格证的小林(化姓)跳槽去了一家位于国贸热门商圈、提成更高的连锁健身房。他观察到这家健身房与此前自己工作过的健身房一些不同之处。

“以前工作的店里只有教练和客人,优惠活动少。这家店却总是有一群会籍(推销员)在店里,向客人推销团课或是优惠续卡。”

小林入职没多久,该店大股东撤资,不少员工被拖欠工资,小林也被拖欠了2万多元工资。

“整个行业目前是扭曲的,有些教练把重心放在拉客源上,有些老板只想着赚钱,服务和设备维护跟不上,对行业的长期发展不屑一顾。”在健身行业从业多年的陈力(化名)说。

《请君入瓮》

开业3个月收入超百万

顾客预付消费开业期即红利期

去年至今,海口被“爆雷”的健身房超过6家,其中不乏一些大型连锁健身房。记者深挖这几家健身房的操作手法,除了确实因经营不善而闭店的外,其余大多是按照“预售开店—扩张私教团课—戛然关店”的剧本来进行。

海垦路一家健身房预售年卡却未开业。

“事实上,行业内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利用预付卡机制做资金杠杆,挣快钱。”陈力直言,这些人不是在潜心做行业,而是在“玩资本”。

陈力称,与商圈、超市等日常经营不同,以预付卡为消费方式的健身行业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利润收入主要来自办卡和私教。

而办卡和私教的销售最集中的“红利期”则是店面的开业期,也就是前3个月左右。一家健身房能否办下去,与前3个月的收入密切相关。

陈力透露,事实上多数健身房在未装修好、尚未开业时就开始预售年卡,以期将这一段“红利期”拉长,获得更多收益。

算一笔账,开业3个月可赚万

陈力给记者简单地算了笔账,展示了在海口投资开设一家属行业中等,面积在1平方米左右的健身房需要花费多少钱:

器械类,包括跑步机(以国产价格来算)、单车、椭圆仪、划船机等有氧设备若干台以及力量器械(以国产价格来算)若干台,还包括铃片以及小工具等,合计需要53万元左右;

装修(含设计费,无游泳池),以相对低端为例计算,1平方米的场地每平方米约元,合计约万元;

场地租金,以普通商圈中60元/平方米/月的租金价格,每季度需要27万元;

先期员工与物料成本,约合10万元;

所有初始必要成本合计下来,总计需花费约万元。

陈力简单估算,器械及设备还可以分期支付,也就是说成本还可以进一步压缩。“比如位于洛杉矶城的某家健身房,在关店时连房租水电费甚至空调机的钱都没结清。”

陈力又算了一笔收益账:以元的健身年卡为例,目前一般客户转化率为25%-30%,假设预售时0名潜在客户的转化率为25%,即人办卡,那么健身房在开业时便可收入万元。

“此外健身房还可以通过私教预售拉高收入。”他告诉记者,以36节课时1.1万元费用的均价课程为例,在名会员中即使只有10%的人购买了私教,那么健身房的收入就增加了.5万元。

健身房开业前3个月毛利可达到万元,已经超过了万元的成本足足万元。

“如果年卡预售做得好,潜在客户转化率高,可以赚得更多。通过一笔来万的启动资金,可以撬动一倍甚至几倍的资金。”陈力说。

老板热衷开分店趁热赚钱

陈力认为,正是由于健身房前期的收入相当可观,相比之下后期的运营维护更加耗时耗力,一旦经营不好还需要倒贴资金,导致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抱着“投机”的心态进入健身行业,目的就是通过资金杠杆赚这笔开业时的“第一桶金”,根本就没有去计算或预估后期的成本支出和收入。

位于世贸茶叶城的潮庭健身停业后大门紧锁

“一些别有用心的老板都有一个思维,当一家店开得好时,就会加紧利用口碑和热度扩张分店,因为每开一家新店,揽入新客户办卡办私教,就会多一大笔初始收益。

”陈力告诉记者:“每家店的资金杠杆想做好也不是很简单,比如此前在友谊阳光城的某家健身房,前期预售做得很成功,它就能开得久些,直到私教大量售课。

而京华城的某家健身房,前期投入不少,但年卡预售时做得不如预期,第一桶金没赚足,所以开了几个月就草草闭店止损。”

《杀鸡取卵》

年卡元?最后再捞一波

“跑路”前疯狂卖卡卖课

在龙华区经营一家健身房的负责人李秩(化名)告诉记者,认真做经营的健身房一般不会“戛然关店”。

而从一开始就是以“赚钱”为目的,疯狂卖卡卖课的,则会在潜在收益被挖光、后期收益不理想时,开始着手准备“跑路”。在“跑路”前,多数还会再急功近利地最后榨取一波收益。

李秩说“正规的健身房不可能把年卡的价格订得特别低,那样后期会经营不下去。而打算‘跑路’的健身房则不会在意这些,所以有些健身房的年卡价格始终在1元上下,有些健身房会突然搞一个促销活动,年卡价格甚至低到元、元,甚至更低。事实证明,这些发售了低价年卡的健身房,不约而同地都在几个月后相继关门。”

某健身房此前向会员出示的转店通知。

“杀鸡取卵”造成恶劣影响

陈力也坦言,在行业内人士看来,疯狂发售这类低价年卡的行为无异于“杀鸡取卵”,对于整个行业的长期发展是一种极其恶劣的影响。

“前些年海口的健身房还是比较好做的,相比此前,去年确实是最难做的一年。”陈力称,一方面是经济存在下行压力,而健身消费不是必需类消费,导致消费者整体的办卡欲望下降。

更重要的是,办卡量下滑会导致一些健身房的开办者更加谨慎,一旦出现收益不及预期时便闭店止损,保全现有收益落袋为安。在他看来,这也是去年下半年以来海口多家健身房“爆雷”的原因之一。

《金蝉脱壳》

花钱找替罪羊老板股东转移债务

有人专门做“金蝉脱壳”生意

收费10万以上

健身房“跑路”,消费者投诉到执法部门却常常遭遇“维权难”,也有人通过法律途径起诉健身房,让健身房负责人背上官司以期拿回赔偿。

李秩告诉记者,目前行业内有“安全闭店”的方法,通过转移债务及法人等行为,让真正的老板得以“金蝉脱壳”,甚至有一些人专门在做此类“生意”。

“具体的做法是原老板找来一个人(或团队),把健身房转让给他,让他背上债务以及法人主体的身份,如此一来原老板既可以规避法律风险,同时还能稳住健身房的会员们,让大家以为健身房只是换了老板。”李秩说,签订的相关债权转让协议、变更公司名称和法人代表的申报材料等文件生效后,原健身房的法人代表、股东、总经理等就与现健身房所属公司无关,即使被曝光或被告,也不会成为失信人员,而被找来顶替的这个人,将承担健身房的全部事务。

李秩解释称,一般来说,如果这个人已经承担起了健身房的全部债务,他是不会跑的。

在闭店后他会一边告知会员们将积极处理退卡退课,一边又以目前没钱的借口将事情往后拖。

这样一来,他就不算‘卷款跑路’,事件就属于经济纠纷,执法部门难以介入;而拖得久了,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放弃维权。新法人帮原老板承担这一切,通常“收费”多在10万元以上。

针对“安全闭店”,外地已有管理文件

记者从天眼查上获悉,在海口去年“爆雷”跑路的健身房中,就有类似操作手法的痕迹。其中,位于国贸某商圈的一家连锁健身房分店在年6月分别办理了高级管理人员备案、负责人变更(含法人)、投资人变更。

原股东全身而退后,该店于去年9月关门停业。位于秀英区的一家健身房则在去年4月、7月及10月分别办理了多轮高级管理人员备案、负责人变更(含法人)、投资人变更,于11月健身房人员再度“洗牌”,至此,该健身房的原股东全部离场,公司由自然人投资或控股转变为了自然人独资,即新股东个人自负盈亏。该健身房于当月月中停业,与变更日期仅相差8天。

据了解,针对行业内“安全闭店”的方法,国内已经有省市出台了地方性管理文件,但海南尚无类似文件出台。

来源:南国都市报、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

记者:王子遥文/图

编辑:粟蕾

值班主任:叶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w-yy.net/jscs/6976.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