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前几天,微博认证“前《罗辑思维》副总裁”,现任鄙人私家逻辑梳理师的小凡同学向我丢来了一枚手榴弹,哦不,一个好问题:
IP经济的本质是什么?
这个有点儿猝不及防的问题恰恰是我一直在思考的答案。
很多人在谈论IP经济,可是IP经济的定义是什么,又有谁能解释清楚?也许每个人的理解不同,接下来请听我把它掰开揉碎。
1.我们这个时代最明显的特征是什么
毫无疑问,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大爆炸是最明显的特征。
打开京东网站,搜索关键词“跑步机”,总共有18万+的商品信息。价格从1千到1万不等,造型、大小、颜色各异,颇有“百花争艳”的味道。
作为普通消费者(还谈不上用户)看到这样的场景,能不懵圈吗?而具有匠人精神的好产品又是否会被淹没在一片“花海”中?
在帮懒蜗牛订阅用户推荐跑步机的时候,最常听到的一个问题就是:网上选择太多,淘宝天猫和京东都不知道怎么选了,你直接告诉我买哪个吧。
前几年说互联网推倒了信息不对称的围墙,让价格更透明,消费者更受益。造成这个假象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跑步机的真正作用还不被大众所了解。网上价格看似便宜,但元的产品真的能代表行业水平吗?
非也。
这只是商家符合了消费者追求性(tan)价(lan)比的天性,加上其使用频率不高,时间不长的客观事实而获得的短暂的胜利而已。
第二,之所以线上销量如此之高,也证明线下门店的购物体验确实没有做好。消费者宁愿在网上看不到摸不着也不愿意在实体店感受心不在焉的推销。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解释了为何纯电商企业纷纷试水线下门店。
在这个阶段,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健身器材市场上消费者接收到的信息绝对是严重过量的,而消费升级的需求无法被满足这个事实也已经迫在眉睫。
时代在呼唤产业升级!
不仅是行业内的厂商,品牌商,经销商,媒体,平台,还需要吸引更多外部力量的加入,一起加速行业的生长和蜕变。
2.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用户需要什么
回到所谓的IP经济。大家可能会联想到小说,好莱坞大片,鹿晗,王者荣耀以及由他们衍生出来的商品和服务。
究其本质,我认为是产品标签化的结果。
再举个例子,比如大家想买一个有情怀的手机,可能会想到锤子手机。因为这个产品经由老罗的背书打上了情怀的标签。
又如另一个老罗,罗胖。经他的解读,也许你就会迫不及待的买下那本书。书还是那本书,只不过贴了一个标签,却大大提升了用户的选择效率。
跑步机也经历过“标签化”时期。还记得电商平台上有一阵子都在比拼哪家跑步机请了某某明星做代言人吗?然而,那阵风就像台风,来得快去得快,可是留下的往往是一片狼藉。
跑步机“标签化”还停留在表象,并没有从用户使用的角度来阐释产品。
我一向都不推崇盲目的崇拜,但健身器材产业严重缺乏面向用户的意见领袖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如果到了某一天,当潜在用户需要买跑步机时立马想起xxx,那应该也是行业的幸事吧。
3.影响消费者“剁手”的第一要素是什么
在电商平台上寻找一个我们不熟悉的产品,除了搜索排名外,大多数消费者还会从销量和评论这两个维度来判断是否购买。
这也解释了为何刷单,刷好评对于一个电商企业如此重要。可是,这背后隐藏的却是提前透支消费者信任的风险。不仅平台会打压,顾客在经过一轮“教育”后也会变成火眼金睛识破这些把戏。
一份互联网购物行为的调查报告指出,影响消费者选择和购买产品的第一要素是:
口碑。
我理解的口碑是消费者在变成用户并且使用产品后的传播导购行为。可惜,目前电商平台留下的评论鲜有描述符合这些要素。
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在接受某些劣币厂商长期的扭曲传播后,消费者会产生幻想,认为只要买回去了,哪怕放着不用,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减肥或塑身,而其结果一定不会造成任何正面,真实的传播。
从销售心理学上讲,这样做无可厚非,只是长此以往会延缓更高附加值产品的出现,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
在人人都是自媒体时代,一个再小的个体也能成为强大的媒介,并且真切的影响着所有人的购买行为。这已经被,微博等社交工具所验证。
结语
在信息大爆炸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利用产品标签化提高潜在用户选择产品的效率,再通过用户的口碑传播影响其他潜在用户。
这句话可以作为这片文章的总结,也是我丢给大家的一枚“思想炸弹”:
投票时间
-END-
我是谢靓楷
健身器材从业者
业余写手
一个理想主义创业者
延伸阅读:
健身器材新零售究竟存不存在?
资讯爆炸的时代谁懂得聆听用户
健身器材即将迈入单品时代了吗
能打赏的都是真爱
长按-识别-打赏-留名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中医白癜风医院在哪白癜风治疗哪家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