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对健身教练行业课程的思考一

时间:2020/11/13 2:02:40 来源:健身_健身网站 作者:佚名

白癜风可以治愈吗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529/6288655.html

前天给团队开了个会,跟大家分享了这段时间对健身教练行业的思考。想着一起写下来当作一个印记吧。

教练跟我沟通时,会问我一个问题,教练到底可以做成什么样子?

我作为mega工作室的创始人之一,教练出身而至今也还有教练的身份,我一直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因为我也希望给到我的教练满意的答案。

但是这个答案,总是会随着我对这个行业的了解而变化,又会随着我对其他行业的了解再次发生一些反转。想的有时候没有个结论。但是既然要表达出来,那就把结合现状的当下思考先说出来,但也许,过两天,我就改变想法了。谁叫我是个比较喜欢胡思乱想,跨界乱想的人呢。

工作汇报不提,第一个思考,关于线上课。

瑜伽课为什么好卖?

我想第一个原因是瑜伽本身所需要的器械少,也就是训练的环境改变不大。健身领域除了自重训练,很多教练感觉无从下手。

第二个原因就是我想说的表达能力了。

线下教学是动觉、听觉、视觉的结合,能动手秒秒钟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用嘴分分钟去讲,可能还要几节课反复提呢?动觉教学的便利,让很多私人教练习惯了用手、用弹力带、用泡沫轴,帮助会员纠正动作。但是转到线上,没有了牵线木偶式的操作,只剩下少许隔着远的小屏幕上的动作示范,口令指导就变的重中之重了。但是问题也来了,教练平时说的挺顺溜,但是只靠嘴就难了。

为什么?因为要表的清晰、无误、简洁、明了,让会员听了就懂,一听就会。这可是以前用手解决的呀!所以,这对教练是很严峻的考验。所以相对瑜伽教学的动口不动手,意境上差了很多。

接着就是聊天内容的,私人教练与会员多沟通生活细节、工作、美食,瑜伽教练会聊冥想、哲学、佛学、吃斋、断食。内容上不评价高低,但是深度上看起来瑜伽老师就更胜一筹了。这种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不断分享和灌输似乎成了瑜伽老师的本能,而这个是私人教练比较缺乏的。

没有深入到潜意识和生活哲思的沟通层面,大多私人教练对会员的影响力是差于瑜伽教练的。这个影响的前提就是能表达呀,而且是有指向性的表达。私人教练,没有想法做培训师的大部分教练,忽略了练习“说”的能力。

一些“专业好”的教练不屑于靠说,喜欢靠专业“说话”。可惜,说话的概念里包含了语言表达,也包含了语音语调和肢体语言,有本事像机器人一样一板一眼的做动作说话表达专业么,如何能让客户信服呢?还不知道客户信的到底是你的专业还是你的那股子自信呢。很多专家用的不是说专业内容,而是背书、气场和自信让客户买单的,只看到“专业”,没看到背后的东西是盲目的。

如何改变?几点建议:

教练经常试试不动手的口令指导能不能让客户学习动作改正动作、多尝试团体课教学是很有帮助的,更好的锻炼语言的同时,也能更好的理解这个动作。

跟熟悉的人多讲语音,说完点开听听自己的话,逻辑对不对,语气好不好,同理心对方听到这句话是何感受。

有机会多练习发言和演讲,那就更锻炼自己了,因为演讲更考验对听众反应的理解和反应的把握。怕见人就自己录自己看,也会受益良多的,自己看顺眼,那差不多也接近及格的水平了。

“对细节的把控,可以提升你对生活复杂性的对冲。”这话刘润老师说的。

第二个思考是站在客户的角度,认知和需求是否变化。

我几年前就跟教练提起,以后要是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会员指出哪个动作的细节有问题,怎么改,教练的作用就只剩下沟通激励了。但是现在看来,挑战更大,得深层沟通,找到会员内在驱动力和更高的教学水平才行。因为外部奖赏的激励,人很难做的比游戏好。任天堂游戏环的火爆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不仅指导动作,设置场景、游戏进阶、还有各种声音、数据、排名、打怪挑战、拟人的刺激,远多于一个教练能提供的。人能提供的是理解、共情、社交和深度激励。内向的教练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表达能力(这个不是性格冲突)和教学能力,只能越来越吃亏。

这个疫情也大大加速了线上健身的趋势,健身房和培训机构也放下了身段投入其中。以前我们可以跟会员说:“网上的内容都是xx,好的太少。”

现在呢?厉害的教练天天直播,培训师下场带训练和讲解知识,抖音上随便打个动作名字,出来一堆帅哥美女,衣服单薄的有,戴眼镜学术范的有,拿黑板的有,各种视频剪辑特效的也有。。。有医生、有硕士、有博士。。。你还能说网上的内容狗屁不通么?

还有,以前一个会员,请过一两个私教差不多了,现在看到这么多形形色色,能说能练,能文能舞的知识传递者,再回到线下看见你,你的形象还是那么专业伟岸么?你的重要性是上升还是下降?

会员心智的争夺已经愈演愈烈,各个健身机构也争相出镜,吸引用户的注意力。线上的繁荣,已经变成了白热化的用户心智和注意力的争夺战,教练如果还是疫情前的样子,那淘汰的速度快了不是一星半点。

与时俱进,不落人后;拥抱变化,敢为人先。

疫情后会员是习惯了线上教学,以后不玩线下了?还是报复性锻炼,减掉宅在家里的不断增加的脂肪?还是报复性各种娱乐和美食,把健身抛之脑后?

一切皆有可能,看会员的生活方式,也看你作为客户的私人教练,在他/她心中占有的多大的地方。

身为私人教练,不是教动作那么简单。

优秀的私人教练大多都是经过锻炼后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所以才热爱健身、接着进入到健身行业希望帮助更多人。

我们理所当然的认为健身是刚需,是因为健身对我们每个人而言都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会员则不然,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还没有体会到运动的好处。那就需要我们去“启发”和“点燃”用户。

看球的人为什么比打球的人多?因为打球一开始打的太烂,留下的都是打的还行的。成年人从头开始学的技能可谓少之又少。选择健身已经是需要付出极大的勇气。教练需要做的不是考验客户的勇气,让他在多一点,多尝试痛苦,多尝试疲劳酸痛,多尝试挫败,多积极。教练需要的培养用户的勇气,给他们成就感,给他们喜悦,给他们痛苦之后的获得感。

教练之所为“教练”而不是“带练”,是因为我们有使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w-yy.net/jsss/7546.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