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后饮食原则:吃出健康肠道
/
/2014-03-2115:11:26/
人身体中最重要的器官是什么?大多数人会认为应当是心脏和大脑,有日本学者却认为,大脑会本能地寻求快感,是将人们逼入肥胖地步的“笨蛋”。相比大脑,我们的肠道要显得更优良且值得人们去重视。日本免疫学者藤田玄一郎向大家介绍50岁以后该如何吃才能让肠道更健康,免疫力更出众!
让人感到幸福的源头不是大脑而是肠道
有说法称“肠道是第二大脑”,其实肠道比大脑更加出众,它是对人体来讲极其重要的脏器。肠内细菌不但具有消化功能,还肩负着合成维生素、激活免疫力将病原菌排出体外的重要功能。乃至,让人们产生幸福感的“幸福物资”多巴胺和血清素,其先驱物资也是由肠道细菌来合成并送入大脑的。可以绝不夸大地说,肠道才是让们保持年轻、预防疾病、感受幸福的器官。
现代人由于饮食习惯的不断偏离,致使场内细菌数量急速减少,对40-50岁男性来讲,肠内细菌的数量仅仅为60年前的三分之一。这是由于人们对蔬菜的摄取量大大减少,致使膳食纤维的摄取量减少,膳食纤维的缺少让肠内细菌缺少饵食进而大量死亡。另外,现代食品工业中的食品添加剂、人们生活压力的日趋增加等都是致使肠内细菌减少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根据研究还发现,大气污染、电磁波、压力等都会致使体内产生活性氧,这些活性氧会攻击肠内细菌,对肠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肠道不喜欢碳水化合物,应多吃膳食纤维
50岁左右正是改变饮食习惯,体贴肠道的重要时期。这是由于人体在50岁左右时会改变对能量摄取的模式。人体体内,有两种提供能量的“引擎”,一种是将碳水化合物转换为糖类的“糖代谢引擎”,它属于快速产生能量的能量供给方式;另一种则是以氧气为源动力的“线粒体引擎”,它属于持续性提供能来拿个的能量供给方式。
人在3、40岁时,这时候能量提供模式仍以糖代谢模式为主,这类代谢模式以米饭、面包等碳水化合物为主。而到了50岁,人的能量提供模式会逐步转换为线粒体代谢模式,这时候就会以氧气作为主要的能量来源。但是如果到了50岁还大量摄取碳水化合物,人体的糖代谢模式会始终保持在活跃状态,而线粒体代谢模式则相对偏弱,此时摄取的氧气就会转换为活性氧,对肠道造成一定的伤害。
因此,其实肠道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并不大,而肠内细菌对膳食纤维的需求却很大,到了50岁以后,应当减少对碳水化合物的摄取,如减少白米饭、糕点、面包的摄取,而增加对膳食纤维的摄取,如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绿叶蔬菜,选择性地多摄取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材如豆类、全谷类食品,同时也可以多摄取部份含丰富可溶性膳食纤维的食品如菌藻类食品。
藤田表示:“大脑会对性欲及食欲产生忠实的快感。一旦大脑发现某种食品‘很好吃’,就会发出‘多吃点’的需求指令,这就是为何大多数人都不加控制地吃,终究致使生活习惯病全面爆发的根本原因。现代人应当学会谢绝大脑的诱惑,凝听肠道的需求,才能吃得更加健康。”
视察粪便判断肠道健康,有针对性地吃
人的粪便有80都是水份,剩下的物资中,三分之一是肠内细菌,三分之一是被淘汰的肠道细胞,还有三分之一是不可消化的食品残渣。臭味少、金黄色的粪便可以说是最健康的粪便,它表示你的肠道健康处于良好状态。
反之,如果粪便臭不可闻乃至粪便处于黑色、干涩状态,则是肠道在向人们发出警讯:你该重视自己的肠道健康了。这时候,应当多摄取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和水果,富含乳酸菌的酸奶、腐乳等发酵类食品,尤其是深色蔬菜还能够帮助人体去除体内的活性氧,多吃深色蔬菜可谓是一举两得的行动。
另外,藤田表示,虽然人们需要保持卫生,但从免疫学的角度来讲,生活环境不要太干净也许会更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让自己的身旁保持一定的细菌能够让肠道更加健康,过分清洁会使肠道细菌减少,人体免疫力下降,进而致使容易生病、容易过敏等。
健康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