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健身人群如何选择烹饪调味品

时间:2021/4/22 14:12:07 来源:健身_健身网站 作者:佚名

海口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505/4618895.html

三时三餐之间,为食材添加五味的除了食材本身、适当的温度和烹饪方式之外,调味品似乎常常被忽略。

它们看起来好像是不起眼的配角,但是给予食材的化学反应常常令人惊喜,只是对于减肥健身的人群来说,调味品中也存在心头好和雷区,那么想要减肥健身的人群应该如何选择烹饪时的调味品呢?

什么是调味品?

调味品和调味料都是指加入其他食物中用来改善味道的食品成分。当然大多数时候,除了味道之外,香气和颜色都有可能随之改变,让人食欲大增。

从广义上来讲,调味品可以包含咸味剂、酸味剂、甜味剂、鲜味剂和辛香剂等,其中还包括天然调味品和人工调味品。

而如果从人的味觉来看,我们常说的五味还不够涵盖所有调味品的作用,在调味品中精细分类的话,其实应该有七种味道,分别是:咸、甜、酸、辣、鲜、香、苦。

①咸味

中性盐所体现的味道。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铵都有咸味,但是成分不同,还会有其他味道掺杂于其中。

日常烹饪咸味的主要来源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相比于其他咸味来源来说,氯化钠的咸味最为纯正。而能提供咸味的调味品除了盐,还有酱油、酿造酱类调味品等。

②甜味

令人心情愉悦的味觉体验。聚合度较低的糖类物质都有甜味,比如蔗糖、麦芽糖、果糖等,市面上常售的则有白糖、红糖、蜂蜜等。但是除了真正的糖以外,近些年代糖也开始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

代糖就是低热量的甜味剂,通常分为可以产生热量的营养型甜味剂,和不产生热量或极少产生热量的非营养型甜味剂。像木糖醇、糖精、阿斯巴甜、安赛蜜、甜蜜素等,都是常见的代糖。

③酸味

食醋、番茄酱还有酒,都能提供酸味,它们当中通常都含有醋酸、柠檬酸、苹果酸或者乳酸,这些有机酸能够参与人体的正常代谢,属于弱酸,正常摄入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④辣味

主要是由那些不挥发的刺激成分刺激口腔黏膜所产生的味觉体验,能产生的辣味的成分相对来说比较复杂,比如辣椒中的辣味主要来自辣椒碱,生姜中的辣味则是来自姜油酮和姜辛素。

⑤鲜味

食材本身足够新鲜的话,鲜味手到擒来。除此之外,味精、鸡精、蚝油、鱼露等调味品也同样可以增加食物的鲜味,其中的各种氨基酸、酰胺、谷氨酸等是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

⑥香味

色香味俱全的评判标准之一,通常来源于各种香料,比如茴香、桂皮、花椒、丁香等;酿造类的诸如酱油;酱类也同样能让食物散发出香气。

⑦苦味

来源主要是茶叶碱、可可碱、咖啡碱等,所以用茶、咖啡等调味品当作佐料,或许能让食物产生不一样的味道。

吃对调味品

在减肥过程中,常说在饮食上要注意「减油、减盐、减糖」。除了减肥,想要保证身体健康这三点也应该多加注意。从减盐方面来说,食盐似乎是每一种料理、每一顿餐点中都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但是如果在烹饪过程中已经加入了可以增加咸味的调味品,比如酱油、酱类,那么食盐就不是必需的了。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一般20毫升酱油中含有3克食盐,10克蛋黄酱含有1.5克食盐。如果菜肴需要用酱油和酱类,应按比例减少食盐用量。

Tips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健康成年人一天食盐(包括酱油和其他食物中的食盐量)的摄入量不超过6克。通常情况下,其他食物、调料可以提供平均2克左右的盐,那么每个人每天建议使用的食盐烹调量即4克(一啤酒瓶盖左右的量)。

不过,其实不必担心减盐后就会味道清淡,还有很多方法可以增添菜肴的风味,既然减肥不宜加糖,那我们就添加一些鲜、酸、香。同时,在增添鲜味、酸味、香味的调味料时,也应秉持「替换」原则,尽可能多用天然食材替换加工调味品。

比如想要提升食物的鲜味,用味精和鸡精都是偷懒,可以用一些富含鲜味成分的天然食材,如香菇、洋葱、番茄等,或者日料中常用的鲣鱼花、鲣鱼素;想要提升食物酸味的时候,除了使用食醋之外,天然的柠檬汁、果醋、天然酿造醋等也可以达到相同的目的。以及各式香草和香料,也能为菜肴增添独特且丰富的香气。

这里就具体讲一下什么是香草和香料:

香草主要是指各种植物的叶子,可以是新鲜的也可以是风干的、磨碎的,比如常见的有罗勒、薄荷、欧芹、迷迭香等。

香料在这里则主要是指可食用天然香料,它们通常也提取自某种植物,香味浓郁且易于保存,比如肉桂粉、桂皮、姜黄粉等。

糖类,减肥健身人群面对这一类调味品总是如临大敌,精制糖或者天然糖如果过分摄入的话都容易造成脂肪堆积,甚至引起身体疾病。尤其是添加糖(人工加入到食品中的糖类),属于纯能量食物,不含其他营养成分,过多摄入会增加龋齿及超重肥胖的风险。

除此之外,用真正的番茄代替番茄酱,能够减少日常生活中「隐形糖」的摄入,加工品中的隐形糖相对于看得到、摸得着的糖类来说更具有威胁性,能够选择天然食品的时候尽量不要选择加工食品。

但是如果是有特殊需求的人群,或许还可以选择代糖。比如糖尿病人群,可以选择木糖醇、甜菊糖、赤藓糖醇等营养型甜味剂,代糖通常只能为食物增加甜味,却不会像真的糖类(碳水化合物)一样引起血糖和胰岛素的变化。

如今,代糖在餐桌和食品工业上的应用愈加广泛,诸多品牌都为了健康开始将碳水化合物替换成为代糖,其中甜菊糖、赤藓糖醇等就是热销的代糖品种。

edit.张双双

photo.珍珍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商务合作|职位应募:witheating

foxmail.

转载请注明:http://www.sw-yy.net/jsss/8751.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