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传感器让手机屏任何位置都能识别身份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近日发表了一项材料科学新突破:韩国蔚山国立科技研究所科学家团队,用超长银纳米纤维和纯银纳米线组成的随机混合网络纳米结构,创造出新型透明电极,进而产生一种透明的指纹传感器。在智能手机屏幕上的演示表明,这种传感器可以让用户将手指放在屏幕的任何位置进行身份识别,而不需要使用指纹激活按钮。
指纹传感器是电子设备实现指纹自动采集的关键器件。其需要在一颗不足0.5平方厘米的晶片表面集成个以上的半导体传感单元。
这种混合网络表现出较高的光传输力和低电阻,极耐机械弯折。将其融入指纹传感器阵列后,就得到一个高分辨率装置,能够准确可靠地检测触摸条件下指纹的脊谷区域。研究团队将指纹传感器阵列、压敏晶体管和温度传感器集成至智能手机显示屏,借此展示了这项新技术在移动设备上的可应用性。
编选自《科技日报》年7月9日
健身软件引爆全球泄密危机
近日,民间调查网站Bellingcat和荷兰新闻网站DeCorrespondent的一项联合调查显示,“博能(Polar)”智能手环的内置应用软件泄露多国情报、军事机构等的敏感信息。Polar将年以来收集到的用户运动数据绘制成电子地图并公布在其网站上,浏览者只需找到感兴趣的“敏感地点”,查看附近运动用户的个人信息,再查询该用户所有运动历史,通过多条运动路线的交叉,可获得其住址等隐私信息,最后对用户注册信息、家庭住址、社交平台等信息加以关联分析,就能确定其真实身份。
调查人员运用上述方法对全球个军事基地、48个核武器储存基地、18家情报机构驻地等多个敏感地点进行分析,发现超过位Polar用户曾在上述地点活动,并成功确定多名来自美国国家安全局、特勤局,俄罗斯军事情报局、联邦对外情报局,英国军情六处,法国对外安全局等情报机构的特工姓名、家庭住址等信息。
编选自《科技日报》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