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不明,荒年凶兆,4月5日清明,阴

时间:2023/12/14 10:09:00 来源:阴天 作者:佚名

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
“清明不明,荒年凶兆”,4月5日清明,阴天下雨不好吗?“东南风起,天地潔浄,万物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回升较为明显,雨量增多,不再刮冬季的朔风了,而是刮春风和东南风。这风吹得木棉花爬上了枝头,吹得刺桐热烈绽放,吹得白花泡桐、紫花泡桐装点着山谷,吹得枇杷黄了脸庞,吹得桑葚红了衣裳。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每年的公历4月5日前后交节,斗指乙,太阳位置到达黄经15°。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发明的。在观象授时的年代,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例如,在《鹖冠子》中就有记载:“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现行的“二十四节气”和最开始的依据不一样,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的。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份15度,0度不是立春节气,是春分节气,当太阳位置到达15度时就是清明节气了。到了清明节气就要刮东南风了,意味着雨水将增多。适量的雨水有利于缓解旱情,有利于水稻插秧、春花生和春玉米的播种。但是,我们知道作物的发芽生长不仅是要充足的水分,还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和光照。比如,平均温度达到13℃,花生才能发芽。所以,长期的阴雨天气,反而会影响作物生长了。尤其是清明前后,时有冷空气来扰,会造成中稻烂秧、早稻死苗、冬小麦冻害等状况。因此,在民间有“清明不明,荒年凶兆”的说法。意思是说,清明节气阴天或下雨,预示接下来降雨也会比较多,如果,这时候再降温的话就是倒春寒了,作物发生冻害,错过最佳播种期,必然会造成减产。所以,是荒年。那么,古人说的有没有道理呢?看看下面这几句农谚是咋说的?一、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这句农谚的大意是说,如果清明节期间阴天下雨,预兆今年春季的雨水较多,会断断续续的下三个月。刚才咱们已经说,适量的雨水有利于缓解春季旱情和促进作物生长。但是,长时间阴雨,田间潮湿容易病害。并且,也不利于春种作物播种。二、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大意是说,人们不怕清明是晴天,因为,清明后要开始忙于插秧、播种春花生和春玉米,清朗的天气有利于播种。并且,温度适宜能加快种子发芽破土。清明节15天后就是谷雨了,这时候北方出了东北以外,春种作物已经播种完了,正是需要雨水的时候。因此,这些地区的人们是希望谷雨能够下雨的。三、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正常的年份到了清明节大部分地区温度已经超过10℃以上了,黄河流域及以南地区几乎不会再下雪了。因此,有了“清明断雪,谷雨断霜”的说法。如果,清明节气时还下雪,谷雨是还下霜,说明是来了“倒春寒”了,是农民朋友最不愿意看到的。四、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这句农谚的意思和第一句差不多,意思是说,如果清明前下雨了,预兆春季的降水比较频繁。总之,按古人总结的农谚,“清明不明,荒年凶兆”。当然,农谚是有地域性的,不是代表所有的地方,有的地方比较干旱反而需要更不多的雨水来缓解旱情。但,不管怎么说,下雨可以,千万别降温,降温影响可就大了。不过,农谚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对于农业生产必然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清明节要到了,我们这几天一直是阴天,您那呢?期待您的分享!感谢阅读。

转载请注明:http://www.sw-yy.net/jsys/12783.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