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学霸,成建筑设计师,却辞职造健身

时间:2022/8/12 15:54:42 来源:健身_健身网站 作者:佚名

武汉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博士后,一门心思搞科研,业余写稿不荒废,努力给你惊喜。小鹿私人

——朱小鹿

其实我一点也不想创业,至少在年3月以前,我是想当一个史上最牛的秘书。

我希望听到的话是:跳跳(刘舒婷小名),你办事靠谱。

那时候,我想拿高薪,我想每个周末都有自己的假期。

我想出国旅游,我想过着我自己羡慕的那种悠闲生活。

以上内容,是当记者向刘舒婷问起“为什么创业”时,她的回答。

的确,年,对刘舒婷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

在此之前不想创业,但之后,误打误撞开始了健身创业。

(刘舒婷)

没有想不到,只有不敢试。用刘舒婷的话来说,一切就是:

本是一名普通女子,做着建筑设计的工作,连高管都没当过,接受自己“平凡地度过一生”。

运动帮她找回了人生的自信,也让她突发奇想希望创办一家新型的健身房。

于是,她华丽转身,投身创业,把一个个24小时不打烊的迷你健身房,搬到了人们面前。

如果说,之前广大的室内健身爱好者们,一直饱受推销年卡、私教续课之苦而不得解。

那么,刘舒婷则大胆借用“按次付费、不办年卡”的团体操课模式,迅速打开了市场。

于是,她变成了超级猩猩的创始人,一个非常“另类”的创业者。

一入创业深似海,选定赛道往前冲。

如今,8年过去了,刘舒婷依然在不停创新、不停颠覆,并且不断用实打实的行动,让更多人认识了她、并记住了她:

不够热爱运动的建筑设计师,不是一个合格的健身创业者!

“体重斤”

运动和不运动的人生,差别究竟有多大,这是我们在网上经常会看到的鸡汤。

对于这句鸡汤,有人一笑置之,不以为意;

有人“以身试法”,沉迷其中,而刘舒婷就是后者。

不过,也恰恰因为对运动的“沉迷”,刘舒婷对自己完成了两次自救。

在华中科技大学读大一时,刘舒婷一度胖到斤。

大一女生,斤,这是什么概念?刘舒婷恐怕比谁都有发言权。

被人指指点点不说,更重要的是,没办法美美的谈恋爱呀。

一看到自己体重就焦虑,现实逼迫之下,刘舒婷最终不得不想办法自救。

于是,她走上了减肥、控制体重的道路,开始跑步。

跑步这事,也的确有着神奇的魅力。

一旦坚持下来,就会上瘾,戒都戒不掉。

一直到大四毕业,刘舒婷都在坚持跑步。

而跑步也将她从肥胖中拯救了出来,让她遇到了更好的自己。

再后来,一心想当建筑设计师的刘舒婷,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入职深圳一家传统设计院。

理想都是美好的,现实大都是骨感的。

进入单位工作一段时间后,刘舒婷越来越觉得自己像提线木偶。

她希望自己所做的设计,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能融入自己想法的,而自己也拥有发挥和创造空间的。

可偏偏这一切不能如愿。

苦闷、不爽、压抑、难受,刘舒婷觉得自己丧极了!

怎么办?再这么下去,人就废了!

刘舒婷再次开始自救,这一次她还是化身运动狂魔:

疯狂锻炼、疯狂出汗,酣畅淋漓的发泄。

果然,没有什么烦恼是运动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一直运动!

摆脱情绪内耗的刘舒婷,重回战斗状态,并重新规划了自己人生。

她毅然决然地跳槽到万科,做起了设计和部分管理工作。

到了一流地产公司,虽然每天忙忙碌碌,但刘舒婷依然抽出时间坚持健身。

一次偶然间,在健身房看见马拉松的广告后,她萌生了跑马拉松的想法。

年,刘舒婷首战马拉松。

但因为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赛程,被迫终止比赛。

可首场失利,丝毫没有影响到她对马拉松的疯狂热爱。

终于,第二年,在厦门马拉松中,刘舒婷完成了人生中的首个全马。

主业搞设计,业余跑马拉松,这就是其他人眼里颇为满意的人生。

年,作为万科长跑协会宣传干事及阿迪达斯跑者,刘舒婷代表公司参加年波士顿马拉松。

能参加如此顶级的马拉松赛事,这是多少马拉松爱好者的梦寐以求啊,刘舒婷就这么成了那个幸运儿。

然而,一切出现了意外。

比赛那天,就在刘舒婷跑到距离终点1公里处时,终点线附近出现了连环爆炸。

现场3人死亡、人受伤。

30岁的刘舒婷,亲眼目睹了这场近在咫尺的爆炸。

她还记得,爆炸发生后,整个波士顿通讯中断、交通瘫痪。

雨一直下,身上又湿又冷,走在回酒店的路上,她第一次感受到,恐怖袭击和死亡离自己是这么近。

我第一个念头就是想给我老公打电话。

因为我来之前还跟他生气,他说工作很忙,就没能陪我来美国。

而之前我跑马拉松,他都是在终点等我的。

如果先生来陪自己,爆炸发生时,他可能就是站在终点的那个人;

或者自己早几分钟冲刺到终点,意外没准就发生在自己身上了。

这次遭遇,让刘舒婷对人生有了更多感悟:

如果意外比明天先来,自己的遗憾无一与工作相关。

与其继续百转千回的痛苦,不如以自己欣赏的方式过好当下的每一天。

运动,是刘舒婷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

她曾两次被运动拯救,人生因运动也变得好。

但谁也没想到,一次国际马拉松赛事的遭遇,让她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

而这种思考,也为她日后辞职创业埋下了伏笔。

“就是觉得好玩”

回国后,刘舒婷从万科辞职,接受了天安数码城的邀请,成为龙岗天安数码城园区总建筑师。

毕竟,让生活业态与建筑设计相融合,这是她作为建筑设计师的情怀与理想。

年纪轻轻,成为高管,怎么看,刘舒婷似乎都没有创业的理由。

但最终,就连她本人也没想到,因为热爱运动,她还是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原来,从年起,刘舒婷就是健身俱乐部的会员。

坚持10年健身的她,发现健身这件事,需要付出的额外成本越来越高了。

每年年卡要花五六千元,去锻炼一个小时,路上花费两个小时,停车费30元。

不止如此,酷爱健身的刘舒婷,还发现这其中的问题越来越多:

能不能有一个健身房,就在工作地点附近?

去健身房锻炼,能不能不被年卡绑死?

健身时候,能不能不被安利私教课和蛋白粉?

原来,刘舒婷本人就是健身房年卡用户。

但因为经常出差,年卡几无用处,这对她就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同时,她觉得健身应该是快乐的。

可这种快乐,总是被不断的推销所消耗?

几乎就在同时,刘舒婷负责的一个商业中心,正在进行招商活动。

因为对运动的超级热爱,招商的时候,刘舒婷比谁都希望能招到一个健身房。

不过,因为这个商业中心地处偏远,原计划引入一家健身房的计划就卡了壳。

而传统的健身房也是吃准地理位置太偏僻,开始狠压租金。

最终,双方难以调和,招商不了了之。

就在这时,深受健身房之苦的刘舒婷,大胆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用一个集装箱做一个mini健身房,放到园区里面。

想运动、想健身的,可以随时去。

本来是一个略带私心的想法,没想到这健身房一经推出,却意外地大受欢迎。

它,不仅被天安数码城高管拿出来作为内部孵化案例,还吸引了一些投资人。

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健身房,本来就是开发商的内部项目,而刘舒婷本来也没想着创业。

当时我做到了高管,为什么要创业?

就是觉得现在很好玩,想看下未来会变成什么。

做着做着,刘舒婷动心了。

觉得很有意思,自己也在年轻的尾巴上,行业积累了经验,对公司也有一定的了解。

想在自己对公司的理解上来做个公司,做一个很酷的品牌。

一颗种子,如果一旦在心里生了根、发了芽,那它一定会疯狂地长大,开花、结果。

对刘舒婷而言,动心之后,“创业”这颗种子,便在她心里疯狂生长了。

酷爱健身、又对项目动了心,将兴趣和事业合二为一,这岂不是一件美事?

最终,刘舒婷决定辞职,开公司。

如今,回头再看刘舒婷的创业初心,多少是带着情怀和私心的。

而这种感情多过理智的创业决定,也多多少少有些冲动的。

然而,哪有创业是不冲动?

刘舒婷有多冲动,也代表了她这个项目有多期待、多渴望、多重视。

或许,正是这种期待和渴望,恰恰赐予了她在日后创业坎坷路上,继续走下去的莫大力量。

“那我卖车吧”

从天安数码城离职后,刘舒婷拉上丈夫马跃和其他4位创始人,创立了“超级猩猩”。

在谈到这个名字的来历时,刘舒婷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在大自然的生物界中,人类其实是很瘦小的物种,每一个人都像是一只瘦小的猴子。

但猴子如果每天认真锻炼自己,也可以让自己的剪影看起来像强壮的金刚。

换句话说,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自己还没有发现的“超级自己”。

不管你的身体是否残缺,不管它是胖是瘦,每个身体里都有一个“suprm”。

年6月,公司正式注册成立。

然而没多久,刘舒婷发现自己怀孕了。

一边是创业开公司,一边是怀孕生孩子,怎么办?

面临两难选择,希望两者兼得。

于是,刘舒婷干了一件不走寻常路的事。

她和老公一起做了一个PPT,把四个老人都请到深圳的家里,然后给他们讲了这个创业计划。

没错,他们第一次的商业计划书,不是写给投资人的,而是写给家里四个老人的。

听完孩子的描述,老人们似乎听明白了,都表示支持他们的事业,会主动承担孩子的抚养任务和奶粉钱。

这下,小两口彻底没了后顾之忧虑,拿出了所有的积蓄,开始“沉浸式创业”。

既然要干,就一定要弄出一个时尚的、有个性的、实用的迷你健身房!

寻找合适的集装箱,反复进行设计,各种内装外装,选址投放等一系列繁琐的流程,刘舒婷和老公全部都亲力亲为。

终于,几个月后,一个让人惊叹的“高大上”的健身舱,出现在了深圳天安数码城的门口:

它长15米、宽3.5米、高3米,重达8吨,可同时满足6~7人健身使用;

可预约教练进行一对一教学或“拼课”,没有年费,没有推销,24小时不打烊;

既能满足都市人跑步、力量训练、健身操、瑜伽等健身需求,还提供冲凉等配套服务。

它的出现,瞬间引起了无数人的目光:

原来,不止可以共享充电宝、共享单车、共享小汽车,就连健身都可以共享、可以自助了!

原来,“搬一个健身房到你家楼下”,真的不是痴人说梦!

一个狂热的运动爱好者,用大胆设想和执行,彻底颠覆了传统健身房的运营模式,改变了健身行业的存在形态。

而刘舒婷,也为这个健身舱想好了商业路径:

把它投放在商业地产中,跟地产商合作。

通过商业地产获得人流量、现金流,再跟地产商收入分成。

但事情哪有那么容易!刘舒婷还没来得及畅想创业的喜悦,问题就出现了。

要知道,想法有颠覆,就意味着创业有风险。

不售年卡、按次收费,对于消费者是福利之举。

但对一个新公司而言,就意味着,很难有收入。

眼看账上的钱快花完了,而营收低得可怜,刘舒婷知道,得想办法搞钱啦。

对创始人而言,创业进行投融资,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的事情;

但对投资人而言,创始人是一个女CEO,还是一个怀着孕的女CEO,那这投资风险可就超乎想像了!

拉不到投资,公司没钱再运营下去。

心力交瘁的刘舒婷,真的撑不下去了,抱着老公一顿痛哭,然后做出了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决定:解散公司。

员工们得知公司要解散,哭得稀里哗啦。

一再请求不要解散,并表示他们可以不拿工资,他们也可以去跟亲戚朋友借钱……

员工都这样了,我也没什么好怕的,那我卖车吧。

从拿出全部积蓄,到决定卖车,这就是刘舒婷没能躲过的“创业宿命”。

然而,相比筹集资金的艰难,刘舒婷又是幸运的:

有一个全身心支持创业的老公;

有全力帮她解决后顾之忧的最强亲友团;

更有一帮敢豁出去一切陪她渡过难关的员工。

都说,创业是一个深不见底的下坠过程。

但对刘舒婷而言,在自己不断下坠时,却总有人用尽全力在托举她,为她保驾护航。

正是因为被给予过、被关照过,所以,在后来的探索中,刘舒婷才会将更多的真心真诚,回馈到更多的员工和用户身上。

最后,才有了一个有温度、有情怀的健身品牌。

“健身独角兽”

决定卖车的刘舒婷,将自己她的创业故事,以及现在的窘境,写成了文章发到了网上。

几经辗转,这篇文章被投资人王利杰看到了。

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合适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吧。

当了解到她的健身产品,听说了她的创业故事,被她不留后路、孤注一掷的精神打动后,王利杰当即表示愿意投资。

很快,万元到了刘舒婷的账上。

而相对应地,王利杰也获得了公司20%的原始股。

万到账后,刘舒婷并没有像其他人想像得安心在家养胎,反而是穿着孕妇服坚持回公司上班。

仅仅一个上午,她向客户发送了超过条

转载请注明:http://www.sw-yy.net/jsss/12380.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