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在哪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js/
成都,自古就是“书香之城”。早在唐宋时期,就遍布刻书、印书的书坊、书肆,是全国乃至全球的造纸、雕版印刷中心。到了近代,成都是除北京、上海之外的全国第三大旧书流动市场。
《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中国最早书店的模样
据资料记载,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成都有四五百家经营古旧书业的大小店铺,春熙路、学道街、古卧龙桥街、青石桥北街、玉带桥街、西玉龙街、祠堂街……成都的长街短巷翰墨飘香,不仅留下了吴虞、朱自清、叶圣陶、李约瑟等名人的足迹,更在历史转折的大时代里扮演了重要的“小角色”。今天我们从名人日记出发,追溯蓉城的书香。
学道街志古堂
线装书里“睁眼看世界”
清代《胤禛行乐图册·围炉观书页》(局部)
光绪二十三年(年)5月15日,阴天。著名经学家丁治棠在日记中记载了到学道街志古堂淘书的经历。
“问宋芸子《采风记》刷印否——是集上海书局已经梓行,贩兑入川,志古堂复翻刻之。……答云:‘芸子书已印成五十部,送过伊院矣!’随翻赵元青《郁[鄢][马]山房集》,文笔清卓,诗品秀劲,诸奏疏更剀切森辣,声震霜台。重价购成。复到洋书铺,阅石印《唐宋诗文醇》,价贵未买。出青石桥,转半边街沿河岸玩流水,心神活泼。偎岸生泡桐,高大异于常树,秃其顶,枝撑旁出,浓荫遮空,团团如伞盖,盘旋其下久之。复从卧龙桥直道还寓。写名片到宋芸子处乞《采风记》,承赠一部四册……是晚,仍游夜市,归读《镜川诗文集》,俱清超有致,诚慧根人,稍欠学力耳。过二更寝。”
宋芸子即宋育仁,和丁治棠同为尊经书院同学,被誉为四川历史上“睁眼看世界”第一人。丁治棠追到宋育仁家中索求的《采风记》正是一部向国人介绍现代世界的作品。他在日记中写下读后感:“中分政术、学校、说例、礼俗、教门、公法诸则,附以纪程诗,时务论,合太史轩之旨。叙各国风俗礼教,细微密致,无隙有贬,以《周礼》精义折衷之,文势奥衍,得古史笔意。略观大致,未细读也。”
志古堂复刻此书,为丁治棠这样的传统儒学士子打开了一扇了解新世界的窗户。晚清时期,学道街是成都书店云集之所,民俗学者何韫若《竹枝词》云:“通省司文此衙门,线装古籍映朝暾。店东拱手延客坐,不厌翻检态和平。”“志古存古誉锦江,千年人记蜀刻香。宋椠元镂俱难见,幸有尊经旧版藏。”“志古堂”“存古堂”均是成都当时最为著名的线装书书店。同治年间,四川学政张之洞在成都创尊经书院并开设尊经局刊印经、史、小学诸书,所刊刻的书册良工精镂精校,人称“尊经本”。
关于周达三的志古堂,《四川出版史料》有详细记载。周达三(年—年)原籍江西金谿县。其祖父周舒腾在乾隆年间入川,在学道街创设书肆“尚友堂”,父亲周承元继之,又开设书铺“九思堂”。周达三幼时曾习诗书,同治初年,学道街发生大火灾,祖传家业毁于火灾,家道中落,乃“弃儒习书业”。他到志古堂老板王述斋处当学徒,刻苦自励,手不释卷,潜心目录版本之学。当时著名版本目录学家缪荃荪来成都协助张之洞编纂《书目答问》,他抓住机会,虚心求教,执礼甚恭。后来他任志古堂经理,适逢尊经书院开院,志古堂刊印汲古阁本《说文解字》以及大批应时之古籍,选本严谨,刻印认真,深受学子欢迎。书法家刘东父回忆说:“张之洞担作四川学政时,竭力提倡经学和小学,认为志古堂营业诚实可靠,便主动拿出三百两银子交给周达三,要他校刻《许氏说文》。”此举让志古堂闻名成都学子圈,就连四川总督吴棠也找他刻书《韩诗外传》《杜诗镜铨》。
丁治棠在日记中说:“书主人周姓,名达三,雅人也。与省内诸名士交好,缥缃满架,无书不藏。”志古堂名声远播,达宦名儒凡求书者“皆从达三游”。周达三与廖平、吴虞、骆成骧等皆有交游,也时常出现在《吴虞日记》里。周达三为他们送书、供书、出书、购书、推荐书,还谈论书,“凡尊经群彦,皆乐于赏奇析疑”。
周达三从事木刻书业五十年,出书约五百种,亲手校勘书籍百余种,晚年曾任成都总商会会长,林思进编纂的《华阳县志》有他的传记。周达三去世后,40年老友廖平在墓志铭中评价说:“此三十年中蜀学之盛比于齐鲁,虽诸贤之自立为不可及,而达三补苴提契之功不可没也。”
明代吴伟《树下读书图》(局部)
华阳书报流通处
“老英雄”遇见“新青年”
年5月4日,成都,大晴天。当晚,47岁的吴虞像往常一样摊开日记簿,写下简短的两句话:“少荆来谈,云北京《晨报》《每周评论》不久可到。予嘱各代订一份。”
吴虞笔下的“少荆”,是创办《公论日报》的成都报人陈少荆,而为吴虞送来《晨报》《每周评论》的,则是“华阳书报流通处”的经营者陈岳安。5月23日,陈岳安给吴虞送来了由陈独秀、李大钊创办的《每周评论》。在“五月初四一张”这一期中报道了影响中国此后历史进程的“五四运动”。
傅崇矩曾创办了成都第一家公众阅览室、第一家民办报纸,年又创办贩卖新潮杂志的“华洋书报流通处”,地址在昌福馆(今春熙坊)。年,他将其委托学生陈岳安经营。年,傅崇矩去世,由陈岳安独立经营,专售进步报纸、杂志和书籍,引领成都阅读风气,后来受“五四运动”影响,店名改为“华阳书报流通处”。
陈岳安,名育安,四川江安人,为书香子弟,少年中国学会会员,与吴玉章、吴虞、李劼人等交游,力主教育救国,曾主办《国民公报》。当年成都报界、出版界和读书界都叫他“大总管”。该处发售《新青年》《向导》《湘江评论》《星期日》《少年中国》《孙中山全集》《独秀文存》等,引得革命青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