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宝宝叫了声妈妈后,瞬间消失不见被发

时间:2021/8/22 15:26:47 来源:健身_健身网站 作者:佚名

当父母的,最希望孩子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可意外却总是来得那么突然!

疫苗君最近看到一则新闻:

郑州一名3岁女童在广场绿化带内玩耍时,不慎坠入窨井,不治身亡。

据悉,女童坠井原因为井盖侧翻。

“孩子掉进去之前还喊了一声妈妈,然后一瞬间就消失了”,围观群众说。

意外降临的时候,真是一点招呼都不会和你打。孩子生命陨落的时候,也总是那般猝不及防。

如果女孩没有在危险的窨井附近玩耍;如果女孩玩耍时,大人时刻守在身边;如果当时井盖完好无损,安装牢固……这场悲剧是不是就不会发生了?

然而这样的案例并不是偶然事件!

疫苗君网上随手一搜,无数类似案件出现在眼前,而且个个令人心惊胆战……

这些惨痛的教训应该给所有家长敲响警钟:

带孩子外出切记不要让孩子,在井盖、或者下水道附近玩耍,对于喜欢踩井盖玩的孩子,也要尽早做好引导!

另外,由于孩子天性好奇、调皮,遇到什么东西都玩兴大发,忍不住要碰一碰、踩一踩、跳一跳……

所以,除了井盖,这3个吸引宝宝的地方,也很危险!

最隐匿的杀手:公共喷泉

孩子们天生爱玩水,经常能够看见夏天小区浅水池,尤其是地面喷泉那里,一群一群的孩子嬉戏打闹,淋个透心凉。但这些景观水池,基本都有供电装置,非常危险。

福建福清有3位小朋友在池边嬉戏,因为触电,晕倒落入水池中,溺水而亡。等到医护人员,为时已晚。

刹那间,一条浅浅的水池就夺走了3个鲜活的生命。

公园里、小区里、马路边、商场门前……基本上人多的地方,都有喷泉!这些喷泉大都使用能直接放置于水池里的潜水泵,额定电压为伏,远高于家庭用电的伏,一旦漏电,伤害力巨大!

而喷泉的危险,不止有漏电,看看这些惊心动魄的瞬间吧,疫苗君只想说:“珍爱生命,远离喷泉”:

喷泉冲击力超强

有实验证明:把一个西瓜放在喷泉口,喷泉冲起的一瞬间,竟能把西瓜劈成两半,喷到3-4米的高空。

曾有名女孩在喷泉区玩耍,不料喷泉突然开启,女孩瞬间被喷泉冲上9米高空。

随后又被喷泉重重摔落在地,造成女孩眼睛、肠道等多处撕裂、骨折...后果惨不忍睹!

类似的事件频繁发生:

■山东潍坊8岁男孩,被喷泉顶起后造成直肠爆炸,肠壁碎裂大小便失禁。

■福州一男孩被广场上的喷泉冲上2米高空,摔得口鼻流血。

喷泉出口容易卡到孩子

喷泉的出水口一般都有镂空的钢板或架子,孩子的小脚也很容易卡进去出不来。

喷泉水质易致过敏

喷泉的水多由雨水、污水经反复循环使用,简直脏的离谱。

孩子要是到喷泉里玩,不仅会打湿衣服,打闹嬉笑间还可能把喷泉水吞进肚子里,增加病菌传播和皮肤病的风险。

看到这儿,疫苗君有必要给各位家长提个醒:

家长夏天带娃外出时,千万不要在喷泉区逗留,更不要因孩子苦苦哀求就允许他进喷泉区玩耍。

我们不能只顾孩子开心,不顾孩子安危;你的一时疏忽,可能会给宝宝造成致命的伤害。

最想不到的杀手:地灯、景观灯

天气越来越热,我们都喜欢晚上的时候出来“遛遛娃”。

不过,遛娃可以,“乱摸”可不行,尤其是小区里的地灯、景观灯。

很多小区的地灯、景观灯,年久失修,存在漏电的安全隐患。

之前,杭州也发生过类似的悲剧。

而且,景观灯、地灯温度极高,最高可到℃以上,小宝宝皮肤娇嫩,很容易被烫伤。

如此高温,疫苗君想想都害怕!

所以爸爸妈妈如果不想孩子的手、脚、屁股,“滋啦”一声被烤熟,一定要提前告诉孩子地灯、景观灯的危害,并且外出看到地灯或者景观灯时,告诫孩子不要去碰、去踩、去坐。

最危险的杀手:健身器材

大家在小区、公园、社区看到的健身器材,其实只供成人使用。如果孩子将它们当成玩乐设施,玩闹过程中又没有家长看护,一不小心就会被它弄伤弄残。

网上就有不少家长受到了血的教训!

佛山一位妈妈带着儿子和女儿在小区的健身区域玩耍,儿子在玩健身设施的时候,由于健身设施上的手柄随惯性倒下,男孩的手被砸伤。

经医生诊断,男孩左手无名指第一指节骨头粉碎,需要截肢处理。

武汉一名年仅8岁的小女孩因为健身器材而失去了生命。孩子爸爸找到孩子的时候,她就这样“挂”在健身器上,嘴里流着口水、两个鼻孔冒着血泡。

……

健身器材使用得当,是利国利民的好设施,使用不当则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凶手”。

孩子受身高、体重、认知等限制,根本不能正确使用这些设施,所以,家长应尽量让小孩远离,如果孩子要使用,也务必看护好,不要抱着侥幸心理。

如果家里平时是老人带孩子,也别忘了叮嘱老人,健身设施对孩子可能造成的危害,增强老人的安全防范意识。

今天说了这些带宝宝外出玩耍的常见安全隐患,可能有的妈妈会说了:“那就哪都别去了呗”,“一天天的早晚被你们吓死”,“哪有那么多意外”……

可疫苗君想说的是,意外伤害,从来都不会给我们足够的“反应时间”。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容不下任何一点意外。

作为大人,我们应该提高警惕,在孩子们还未长大的时候,用我们的“羽翼”守护好他们;

也一定要做好榜样,做好教育,严肃且认真地告诉他们:什么该做,什么绝不该做。

这是对他人的保护,更是自己的责任,别再让“熊孩子”触碰安全底线!

▍图片:百度图片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w-yy.net/jsyd/10230.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