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气功八段锦,为您健康的身体保驾护航

时间:2021/3/11 13:40:30 来源:健身_健身网站 作者:佚名

怎样治白癜风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769980.html
一、八段锦渊源

八段锦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年前,中原大地洪水泛溢,百姓深受雨水湖湿的侵害,筋骨多瑟缩而不达,气血多郁滞而不行。有贤能者发明了“舞”,用来摆脱这些病痛。“舞”后来演变成导引术。导引者,导气令和,引体令柔,引术就是通过自身的特殊锻炼方式,使机体气机流畅,骨正筋柔可以很好的激发自身调理能力,消除病痛,增进健康,延缓衰老。

在我国古老的导引术中,八段锦流传最广,对导引术发展影响最大的八段锦有坐八段和立八段之分,又有北八段与南八段、文八段与武八段、少林八段与道家八段之别,在我国深受练习者的喜爱。自年起,国家体育总局推广四套健身功法,八段锦是其中之一。今天张广涛老师给大家详解的是“道家立式武八段”。

二、八段锦功效

第一式:双手托天理三焦(西北方)

三焦,是指人体上、中、下焦,属于六腑之一,位于胸腹之间,其中胸膈以上为上焦,胸膈与脐之间为中焦,脐以下为下焦。人体焦主司疏布元气和流行水液。这一式为两手交叉上托,拔伸腰背,提拉胸腹,可以促使全身上下的气机流通,水液布散,从而周身都得到元气和津液的滋养。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正北方)

这式展肩扩胸,左右手如同拉弓射箭式,招式优美。可以抒发胸气,消除胸闷,疏理肝气,治疗胁痛,同时消除肩背部的酸痛不适。对于长期伏案工作,压力较大的人士,练习它可以增加肺活量、充分吸氧,增强意志,精力充沛。

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正西方)

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的源泉。中医认为,脾主升发清气,胃主消降浊气。这一式中,左右上肢一松一紧的上下对拉,牵拉腹腔,对脾胃肝胆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并辅助它们调节气机,有助于消化吸收,增强营养。

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正东方)

五劳,是心、肝、脾、肺、肾五脏的劳损。七伤是喜、怒、忧、思、悲、恐、惊的七情伤害。五劳七伤,犹如今天的亚健康,长期劳顿,没有及时修养生息,终究造成损伤的累积。这式,转头扭臂,调整大脑与脏腑联络的交通要道颈椎(中医称为天柱),同时挺胸,刺激胸腺,从而改善了大脑对脏腑的调节能力,并增强免疫,促进自身的良性调整,消除亚健康。

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正南方)

心火者,思虑过度,内火旺盛。要降心火,须得肾水,心肾相交,水火既济。这一式上身前俯,尾闾摆动,使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可以消除心烦、口疮、口臭、失眠多梦、小便热赤、便秘等症状。

第六式:双手攀足固肾腰(东北方)

这式身体前倾后伸,双手按腰背下肢后方,使人体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得到拉伸牵扯,对生殖系统、泌尿系统以及腰背部的肌肉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西南方)

中医认为,肝主筋,开窍于目。这一式马步冲拳,怒目瞪眼,均可刺激肝经系统,使肝血充盈,肝气疏泄,强健筋骨。对长期静坐卧床少动之人,气血多有郁滞,尤为适宜。

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东南方)

这式动作简单,颠足而立、拔身脊柱,下落振身,按摩五脏六腑。俗话说:百步走不如抖一抖。这一式下落振身导致全身的抖动,十分舒服,不仅可以有利于消除百病,也正好作为整套功法的收功动作。

三、八段锦机理与效用

1.导气引体,

调畅气血,气功八段锦动作柔和缓慢。柔和缓慢的运动能让生命机体充分放松自然,更好地发挥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因而有利于机体的全面康复。气功·八段锦导气引体、调畅气血的原理是,通过对外在肢体躯干的屈伸俯仰和内部气机的升降开合,使全身觞脉得以牵拉舒展,经络得以畅通,从而实现“骨正筋柔,气血通畅”。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习练气功八段锦,人体血管弹性明显改善,心肌收缩更加有力,迷走神经的兴奋性进一步提高,血管的充盈度和节律性也会更强。

2.松紧结合,增进协调

松紧结合、动静相策是气功·八段锦功法的一个显著特点。他要求练功时松中有紧、松而不懈、紧从松来柔和拔伸。“紧”只是动作中的一瞬间,而松是贯穿动作过程始终的。松紧的这种密切配合和频繁转换,有助于刺激调节机体的阴阳协调能力,促使经气流通,滑利关节,活血化瘀,强筋壮骨。研究结果表明,习练气功八段锦对血压、心率、血糖、甲状腺功能等具有双向调节功能,从而增强了机体的适应能力和预防疾病的能力。

3.提倡站桩,强心抗衰

气功八段锦的基础妾势乃是站桩。站桩是气功中常见的调身手段,要求意静神宁、舒适得力、轻松自然,是一种很好的强身健体方法。站桩能够促使肌肉筋脉特别是下肢产生节律式蠕动,有利于血液的回流和经气的布散。俗话说:人老腿先老,持续适度的站桩无疑可以增强下肢的力量和平衡能力,可以抗衰老。研究结果表明,站桩有利于实现“体外反搏”促使下身血流加速回流到躯干和头颈,从而增加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血液循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4.脊柱为轴,整体调节

气功八段锦锻炼的中心部位在于脊柱。整套功法练习,要求重心上下左右不断转换,并力求身体平衡,动作连贯相随。同时要求所有动作需通过一个中心来指挥,即脊柱。也就是说,要通过腰活动来带动四肢。气功·八段锦前四势突出的是屑胛夹脊的内缩蕾劲,后四势则侧重腰胯命门的俯冲扭转与技伸,劲力从躯干箐背向四肢末梢逐步传送,由里到外依次撑紧,运动过程似乎要克服某种阻力,从而四肢经脉筋骨得到充分的拔拉伸展。脊柱是人体运动的枢纽,具有支撑身体、保护内脏的功能;同时由于脊柱两侧分布着支配肢体脏腑的全部神经根,因此又被称为人体的“第二条生命线”。气功·八段锦通过对脊柱的拉伸旋转,刺激疏通任、督两脉,从而起到了整体调节,牵一处而动全身的锻炼效果。

5.运动适量,小劳防疾

从运动强度来看,气功·八段锦属于中小强度的有氧运动。唐代养生大家孙思邈在《千金备急要方》中提到“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且流水不腐,户枢不蠶,以其运动故也。”

小劳是气功八段锦健身养生的一个重要特色。宋代蒲虔贯在《保生要录》中提倡的“小劳术”,实际上就是近现代立式八段锦的源头之一。

《保生要录》记叙了“小劳”的功效:“事闲随意为之,各数十过而已。每日频行,必身轻、目明、筋壮,血脉调畅,饮食易消,无所壅滞。体中小有不佳,快为之即解。”说明只要持之以恒,其保健的功效是十分理想的。气功·八段锦正是这样一种运动适量的“小劳”之术。

6.强化脏俯,疏通经络

气功八段锦同传统中医学脏腑经络理论关系密切。

第一势中的“三焦”是人体元气与水液疏布的通道,覆盖五脏六腑。这一势通过上托下落、对拉拔伸,有利于元气水液上下布散,发挥滋润濡养作用。

第二势左右开弓,有利于抒发胸气,消除胸闷,并能疏理肝气,治疗胁痛。

第三势左右升降对拉,符合“脾主升清、胃主降浊”的原理,这一势能够牵拉腹腔,对脾胃肝胆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有助于消化吸收。

第四势中的五劳一般是指心、肝、脾、肺、肾五脏的劳损:七伤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的伤害。养生理论认为“生病起于过用”,所以五劳七伤类似于现代人常说的亚健康。这一势扭头旋臂,调整大脑与脏腑联络的交通要道—颈椎(中医称为天柱),同时挺胸刺激胸腺,从而改善大脑对脏腑的调节能力,并增强免疫功能促进自身的良性调整,可以消除亚健康。

第五势中的“心火”是由于思虑过度、内火旺盛所致,可见心烦口疮、失眠多梦、便秘、尿赤等症候。降心火须得肾水,心肾相交才能水火既济。这一势上身前俯,尾间摆动,可以使肾水得升心火得降。

第六势前屈后伸、双手按摩腰背下肢,使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等得到充分拉伸,对生殖系统、泌尿系统以及腰背部的肌肉都有良性刺激作用。

第七势马步冲拳怒目瞪眼,可刺激肝系经脉,使肝血充盈,肝气疏泄,强健筋骨。

第八势提踵颠足,内可以按摩五脏六腑,外可以舒缓筋骨。有谚语说:百步走不如抖一抖。所以这一势有“消百病”的功效。由此可以看出,气功八段锦的功法原理与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如出一辙,是符合人体生理学原理的。

7.松静自然,调摄精神

气功八段锦虽然是以外形肢节躯干的伸展开合为主,但不同于一般的广播体操。后者动作刚健有力,直来直去,节奏单一,不讲究呼吸意念。而气功八段锦练习过程中,要求神与形合,气寓其中,动作柔和刚柔相济,强调呼吸与动作的协调配合,意念集中在动作部位,排除杂念。因此,健身气功八段锦的锻炼方式是身心一体式的,而且突出对情志的调摄。良好的情志应该是恬淡宁静祥和愉悦。《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唐代的医学家王冰指出:“导引按躊,中人用为养神调气之正道也。”

8天人合一,身心和谐

气功八段锦的“锦”是指华贵精美的丝织品,同时也意味着整套功法练习如丝棉般柔顺连绵、丝滑流畅。所以《遵生八笺》中说:“循环次第转,八卦是良因。”气功八段锦整套动作的编排,将天地人三才合的古典养生思想整体地贯穿其中。第一势为托天式,然后从上到下依次调理心肺、脾胃、肝胆、肾和泌尿生殖系统,最后以颠地式为结尾,充分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八段锦,是一个十分优秀的传统保健功法。它动作简单易,健身功效显著,是中华养生文化的瑰宝,深受练习者的喜爱。

三、八段锦动作口诀

预备式口诀

两足分开平行站,横步要与肩同宽,

头正身直腰松腹,两膝微屈对足尖,

双臂松沉掌下按,手指伸直要自然,

凝神调息垂双目,静默呼吸守丹田。

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口诀

十字交叉小腹前,翻掌向上意托天,

左右分掌拨云式,双手捧抱式还原,

式随气走要缓慢,一呼一吸一周旋,

呼气尽时停片刻,随气而成要自然。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口诀

马步下蹲要稳健,双手交叉左胸前,

左推右拉似射箭,左手食指指朝天,

势随腰转换右式,双手交叉右胸前

右推左拉眼观指,双手收回式还原。

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口诀

双手重叠掌朝天,右上左下臂捧圆

右掌旋臂托天去,左掌翻转至脾关,

双掌均沿胃经走,换臂托按一循环,

呼尽吸足勿用力,收式双掌回丹田。

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口诀

双掌捧抱似托盘,翻掌封按臂内旋,

头应随手向左转,引气向下至涌泉,

呼气尽时平松静,双臂收回掌朝天,

继续运转成右式,收式提气回丹田。

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口诀

马步扑步可自选,双掌扶于膝上边,

头随呼气宜向左,双目却看右足尖,

吸气还原接右式,摇头斜看左足尖,

如此往返随气练,气不可浮意要专。

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口诀

两足横开一步宽,两手平扶小腹前

平分左右向后转,吸气藏腰撑腰间,

式随气走定深浅,呼气弯腰盘足圆,

手势引导勿用力,松腰收腹守涌泉。

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口诀

马步下蹲眼睁圆,双拳束抱在胸前,

拳引内气随腰转,前打后拉两臂旋,

吸气收回呼气放,左右轮换眼看拳,

两拳收回胸前抱,收脚按掌式还原。

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口诀

两腿并立撇足尖,足尖用力足跟悬,

呼气上顶手下按,落足呼气一周天,

如此反复共七遍,全身气走回丹田,

全身放松做颠抖,自然呼吸态怡然。

张广涛

ZhangGuangTao

中国家庭教育青少年教育身心灵导师北京英涛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丹道辟谷养生智慧传承者幸福家道文化传播大使亚洲演说训练实战导师国学智慧终生传播者

愿千万家庭更加幸福圆满!

阅读后,您认为此文有启发,请转发分享,以帮助更多家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w-yy.net/jswq/8129.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