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映红,医院内分泌科原护士长,现肾内科护士长。通过糖尿病小组的形式打通各个科室的糖尿病护理工作,并用规范的培训和管理让原本离散式的糖尿病病人慢病护理转变为管理数据信息化,病人参与度极高的新护理模式。
“要让病人管住嘴,迈开腿,最根本还是要转变观念。”
文
吴践帆
要治身体的病,先得让病人“变心”
“糖尿病对身体的伤害,在初期时的症状并不明显,有一部分糖尿病病人甚至没有症状,这就导致了很多病人对病情的重视程度不够,觉得吃药就好;同时糖尿病的自我管理,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这一点从主观上对一些毅力不够的病人造成了很大困难。谈到自己管理过的病人时,中心(集团)糖尿病健康教育学组组长兼医院糖尿病小组组长卢映红提及最多的还是病人主观不配合的问题。
卢映红说:“曾经有个中年男性病人,有每天晚上都要吃宵夜的习惯。我们试图劝导他不吃宵夜或者少吃,但是他说自己每到十点左右不吃东西人就难受得不行,非吃不可。最后我们建议,开始适当减少晚餐的量,让他把减少的晚餐量当成夜宵吃,并且改变他的饮食结构,夜宵以低热量的食物为主。相对于众多糖尿病患者的教育而言,这是我们糖尿病患者个性化管理的案例一。”
引导病人主观观念改变,绷紧糖尿病饮食管理这根弦,医院提供的治疗更加有效且重要。“我一直担心一个患有1型糖尿病的中学女孩,和常见的2型糖尿病不一样,1型糖尿病一般发生于儿童或青少年。由于父母对孩子缺少陪伴与教育,孩子自制力有限,住在学校里又不好意思和周围的同学表现的不一样,就基本放弃了饮食上的控制。其实对她来说,现在的自由都是在透支未来的生活品质。”
卢映红整理病人资料
卢映红尽力体谅患者的感受,同时也为患者对于病情“不上心”感到惋惜。为了能够让患者“变心”,明白“糖尿病饮食”就是“健康饮食”,她和糖尿病小组想了很多办法:组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对于这些平时不重视,遵医嘱行为差的病人,给患者展示糖尿病晚期的症状,例如需要截肢的糖尿病足等;开展类似盲人摸象、双手套袜剥花生比赛等趣味性的活动,模拟糖尿病晚期症状,让病人能提前感受糖尿病及其严重的并发症给生活带来的不便。在平时工作中,护士们也在潜移默化中令病人加深对糖尿病自我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佐证了令病人“变心”才是糖尿病治疗关键,也体现了卢映红在糖尿病教育上下的一番苦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据统计,我国现在糖尿病人群达到了1.1亿之众,平均每13个人中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如此大的病人基数,完全依靠医护人员24小时监控管理显然是不现实的。医护人员能做的主要是健康教育,技能培训,用药指导和随访管理,剩下的就要依靠患者自己。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卢映红非常重视面向病人的宣教和培训。那么如何让病人的相关学习变得更有积极性,更有参与度呢?
饮食管理上,医院膳食科,定期开展面向病人的“冷餐会”。在餐会期间标明每样食物的能量和含糖量,先让病人自由组合选取,再通过计算向病人说明科学健康的组合方式,让病人更直观的了解糖尿病后如何健康饮食。技能培训上,小组内的护士们定期组织指导病人学习有助于糖尿病管理的佳木斯健身操,并且针对病人需要自行注射胰岛素的情况组织胰岛素注射比赛,以竞赛的形式规范病人的胰岛素注射技能。糖尿病小组还组织了糖尿病人的健行活动,通过行前与行后的血糖对比来让病人明白适当身体锻炼对于病情管理的益处。
信息化管理病人,规范化建设团队
采访卢映红时,她自谦地说道自己对电脑网络这些新技术的知识很欠缺,但每一个参与过糖尿病患者护理的护士都对卢映红在任内分泌科护士长期间建立起的糖尿病病人数据信息化管理系统印象深刻。简洁明了的几个页面,就能全面地展示一个病人的低血糖症状发生情况,用药情况,宣教情况以及心理状态等各项细节信息。
糖尿病病人数据信息化管理系统
糖尿病小组年度改进报告,厚厚的一整本
“糖尿病是需要终生治疗管理的慢性疾病,强调入院治疗与自我管理相结合。病人需要坚持饮食控制,加强运动,学会自行注射胰岛素,还要应对低血糖事件的发生。”慢病管理的内容细节化程度高,会产生大量数据,这样一来数据管理就成了个棘手的问题。病人就诊次数多,化验次数也多,要监控病情发展需要调用大量的数据。在医院原有的电子病历系统的基础上,卢映红思考着如何给每个需要长期监控的病人建立起个人的糖尿病健康档案,记录病人血糖监测历史,低血糖的发病等情况,让各个时期的管理进程更清晰有序,也让医生在诊断时能够比对长期数据,更好地做出判断。在这样想法的推动下,糖尿病人信息化数据管理系统于两年前建立了起来,并很快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原本因为人力资源有限而显得散乱的病人管理在得到数据系统的辅助后变得井井有条,结合各个科室糖尿病小组成员的工作,让病人在适当时候能得到相应的信息反馈与指导,离院后不再是难以管理的“被放养”状态,而医护人员也可以通过可视化的数据管理监测个体病人,并对整体病况进行整理研究。
卢映红说,技术手段的改进只是一方面,规范化的团队建设应该更具重要性。在年接受了浙江省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后,就深深喜欢上了糖尿病防治事业,也意识到院内糖尿病小组原有的管理模式在专业化规范化上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由于小组成员大多是各个科室的专科护士兼职担任,对于糖尿病管理和治疗相关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方式也存在差异。对此,卢映红加强规范化培训,内容包括护理技能,知识宣教,病情随访等多个方面,并定期对培训和管理成效进行评估,同时,建立了糖尿病专科质量检查标准,对全院的糖尿病质量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控,配合统一格式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有效地改善了原有的“离散式”的糖尿病管理状态。不同护士宣讲知识不再有出入,不同类型的病人管理更有针对性,面向病人的宣教、管理、随访活动标准也更加统一,病人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有了明显的上升。
编辑:吴践帆
审核:方永乐
觉得不错,请为我们点赞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